古代官员的衣袖为什么那么宽?清朝的“马蹄袖”有何作用?

如题所述

现代的人总习惯把手机、钥匙、钱包兜进裤袋里,可知道古代人是很少有裤袋的,那么有东西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放进衣袖口袋。特别是古代的官员大臣,其官服上的衣袖设计尤为宽大,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能藏物品,据说还有着很多说法,一起了解古代服饰吧。

古代官员的衣袖为什么那么宽?

古代服饰只有袖子有口袋

其中的说法有很多,主要是古代官员穿的衣服没有设计口袋,只有袖子有。而老百姓的衣襟会朝右掩,以束带系腰,若有易碎的重物会揣入怀中,大臣的衣服则有不同,他们通常是穿长衫为主,袖子裁缝的异常宽大,这样一来可以放些奏折、文书、碎银两、令牌等等。

特别是古代的官员很注重自己的清廉名声,衣衫弄两个大袖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刷刷有种迎风飘逸的感觉,故此想给人一种两袖清风的感觉。另外一些自誉清官的大臣,其口袋中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装,所以袖子甩动起来的时候才有清风,如果自己的袖袋藏有银两、宝贝之类的东西,那甩起来就有沉甸的感觉,根本扇不出什么清风。

所以,当官的就把自己的袖子设计的特别宽大,这样一来不仅能藏银两、银票,由于袖子过大,甩起来确实也能出风了。

掩盖物件

除此之外,官服袖子大还能掩盖里面的物件。通常的老百姓很少穿这种大袖子的衣衫,只有当官的或上层人士喜欢穿。虽说其袖子过大,但里面还穿着内衣,这种古代内衣的袖子也有口袋,大约设计在距离手腕处近20公分的地方,该袋口为朝斜上方向设计,袋口固定,但口袋底部不固定,目的是给官员装东西后,方便自己的胳膊转动。

而无论如何动,里面的口袋都呈自然垂下状态,走路的时候,稍稍把胳膊弯曲,就能将装着东西的口袋甩到胳膊以上位置,从而自己的大袖子就能扇出风来了。所以该种说法曾表示,不仅能给官臣方便藏东西,还能体现他们的“两袖清风”。

一般情况下,现代的人们都是通过电视剧了解古代官臣。当中会发现他们偶尔像变戏法一样,从袖子中掏出烤鸭、烧鸡、木盒、奏章等等,让人感觉其袖袋跟个蛇皮袋一样大,能装下很多东西。

其实在汉朝时期,老百姓的衣服袖子并不算宽大,当时的汉服袖子大概跟手腕般大小,穿着起来轻松便携,外观也挺好看。而袖子大的衣衫唯独官员才有资格穿用,为此穿一件宽大袖子的袍子,在汉朝代表着地位身份的高低,不是一般人想穿就能穿的。

而官员们穿大袖衣服也有一些是为了显摆炫耀,汉朝的大袖子官服,其内侧设计有诸多口袋,大部分袋口都朝内,刚好跟袖子垂直的方向对调。这种袋口通常很窄小,目的是为了避免袋中物品掉出来。

马蹄袖

有人说古代官员之所以喜欢穿大袖子的衣衫,目的是为了给皇帝下跪的时候方便一些。其实这也有一定道理,记忆中看过的电视剧里,每当有大臣给皇帝下跪之际,都喜欢甩起袖子左右互拍两下,之后再给万岁请安。特别是在清朝时期,官员的大袖子更加凸显,每次给皇室成员下跪,都把袖子甩得虎虎生风,尤为亮眼。

然而在清代时期,大袖子官服为何能如此盛行的原因之一多少都跟满族有关系。众所周知,满族人起初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后来跨过山海关,进来中原取代明朝后,才建立的清朝。那么满族人历代都是在马背上生活,他们的服饰跟习惯自然被带到了中原。所以在满族衣服系列里有一种常见的衣衫名字叫马蹄袖,主要是给打猎时穿着,能有效把手腕包裹,起到保护手腕关节的作用,同时运动起来还较为敏捷。

这种马蹄袖还方便满族人在马上射箭跟挥舞兵器,所以被一直沿袭了下来。随着清朝的发展,满族越来越缺乏游牧活动,但清朝官员们依旧很喜欢穿大袖子官服,那么平时跪拜皇帝时,难免会造成一些不便,为此就自然的先甩一下袖子,才下跪,这是自然形成的习惯并非传统规矩非要甩几下袖子才能跪拜,但也有拍马屁的嫌疑在里面,不过有时候,官臣们在甩袖子的过程,若是不小心被袖子缠住的话,或许会让皇上感到不开心。

另外,官员袖子太宽大的话可以扫沾地上的灰尘,当官的每天上朝免不了都随机跪拜皇帝,此刻在皇上面前,下跪就用大袖子拍扫下地的尘土,弄得干净点跪拜,这样据说是以示对圣上的尊重。在拍尘土的同时,甩一甩衣袖,还变得干干净净的,则暗示自己为官公正廉洁。

历代,均有因袖子甩得好,而受到皇帝赏识宠信的官员,听说清朝的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喜欢穿阔大袖子的大臣,每次在跪拜乾隆的时候,他都把袖子甩得眉飞色舞,不仅好看声音还特别响亮,故此多少都让人觉得他很忠诚,很甘心为皇帝效命。

出于礼仪原因,古代的各种制度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官臣对皇帝的礼仪,尤为重要,弄得好可以博得皇上的欢喜,弄不好严重者官帽因此不保。通常上朝拜见皇帝的官员,都很少随身携带不相关的物品,这样做不仅能表示自己的清廉,还可以让皇帝放心。自古以来,当皇帝的多少都有仇人,自己在平时处理政务时下的决定,会明里暗里伤害一些人以及受害人的家属,故此会有遇到刺客的风险。

那么一些官员整天拖着两个大袖子口袋,里面的空间足可以私藏一把利器,如果遇到想谋反者或者被仇恨冲昏脑子的官臣,想借参拜的机会接近刺杀皇帝,那根本是防不胜防。一次,皇帝每次看到自己的臣子在下跪时,甩着轻轻的大袖子,就能感觉出来没有藏什么危险武器,一次不会令人生疑。

还有就是,清朝的官服袖子向来都比历代官服大的原因是受到了满族传统服饰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满族人的标志性服饰是旗袍。他们的先祖以前在中国北方的寒冷地区生活,由于整日骑在马背上过着游牧生活,还会经常遭遇恶劣天气,因此对于的服饰设计有着自己便利的一面。通常满族服饰的衣领、腰际、下摆都会开着长长的缝隙,这种一来既可以保暖又能方便骑马拉弓射箭等。

当满族人入主中原后,清廷就慢慢对满人服饰进行了统一管理,并且明文规定,凡是朝觐穿用的长袍,一定要有肩领,古称为披云。然后还要在领子外层加披一块宽阔衣领,通常是领子颜色为宝蓝色,采用上等布料剪裁而成,上绣两条大金龙。

另外,清朝官服的袖子,也因受到满族传统服饰的影响,从而跟汉服有很大出入。其在原来就比较窄小的袖口前,又缝补出一个半圆形袖头,整体形状看起来像个马蹄,因此清朝人又喜欢称这种官服袖叫“马蹄袖”。

带有马蹄袖的满族服饰,属于满族人在游牧时期经常穿来骑射打猎所用,因此对他们来说具有很深远的纪念意义。后来,满族人搬到北京居住,就很少再去骑马打猎跟放牧了,不过大清皇帝皇太极,很怀念以前的游牧生活,为了不让满族人遗忘祖先传承下来的骑射技能,故此就命令族人跟官员穿“马蹄袖”的服饰,后来这种要求就逐渐衍变成了清朝文武百官都要穿的大袖子官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4
因为古代官员穿的衣服是没有口袋的,他们大部分是穿长衫,袖子做的宽大了,就可以放一些奏折,文书,还有令牌这些东西。马蹄袖主要是在打猎的时候才穿,能够把手腕包裹住,主要是起到保护手腕关节的作用。到了后期,满族人搬到北京去居住,很少打猎,也是为了怀念以前游牧的生活,后来大清皇帝皇太极就命令文武百官都要穿这种大袖子官服。
第2个回答  2020-09-08
古代官员的衣服是没有口袋的,只有袖子有,方便放奏折和令牌之类的东西。马蹄袖主要是用在骑马打猎时用的。
第3个回答  2020-08-30
古代官员的衣袖是用来装东西的,他们当口袋使用。清朝时的马蹄袖主要是打猎时穿的,能有效把手腕包裹,起到保护手腕关节的作用,同时运动起来较为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