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题所述

1、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⑴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⑵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⑶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⑷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⑸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2、适宜运动

都知道运动对健康有益,但运动要科学,不盲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不能只凭热情、愿望,盲目地进行锻炼,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发生运动性损伤而有害于身体健康。

运动应适度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成年人每天应当进行6-10千步当量的身体活动。要获得健康效益,活动强度要达到中等强度。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项目有很多种,如快步走、慢跑、踢毽、跳绳、游泳、骑行、跳舞等。要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自己最为喜欢的运动项目。

3、戒烟限酒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极大。烟草烟雾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吸烟可导致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肺癌、口腔癌、鼻咽部恶性肿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宫颈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等,还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青少年哮喘、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增加呼吸道感染及肺结核患病死亡的发病风险。

戒烟是降低吸烟危害的唯一方法,戒烟越早越好,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

WHO 建议:“适度饮酒”应改为“越少越好”。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

以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调适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值,不好高骛远,不求全责备,实事求是,坦然面对现实。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换位思考。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不斤斤计较,胸怀宽广。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多与人交流沟通,减少误解,求大同存小异。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要健康,就必须要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当今人类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句话即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1、合理膳食。俗话说“病从口入”,70%的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吃的种类越多越好,量越少越好。

2、戒烟限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人体吸烟后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下降,同时吸烟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肺癌等等。适量饮酒,且应避免空腹饮用。

3、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是针对运动量而言的,运动量可凭感觉,比如感觉有些热,开始出汗了,就证明你达到适量运动了。

4、注意心理平衡。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总是难以避免,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而且坏情绪易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加速人体衰老过程。所以生活、工作中非原则问题无需过分坚持,要懂得欣赏自己所拥有的,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不仅需要有详尽计划,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行动,并且贵在坚持! 
第2个回答  2020-12-06
1早睡早起

2吃早餐
3坚持锻炼
4不熬夜
第3个回答  2020-12-06
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培养起来,并要坚持下去。
第一,每天坚持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形成有规律性的生物钟。这对于我们有规律性的新陈代谢和身体健康是有利的。
第二,按时吃饭,并且粗细粮搭配。多吃蔬菜,少吃肉类,低盐低油的生活。这对于我们心脑血管儿是有力的
第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活动我们的筋骨又能促进我们的正常呼吸和消化吸收食物以及四肢的协调。
第四,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讲究卫生,按时洗澡,按时刷牙清理口腔。使我们少生病,少沾染上不良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