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究竟悟到的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最后在一棵菩萨树下“悟道成佛”。
我想知道如来佛究竟是想明白了什么,才成佛的 。。。
我知道佛学是一门学问,是无神论,与鬼呀神呀的没什么关系。。
佛学除了教大家向善,究竟要告诉大家什么道理。。
希望有佛学渊博的大法师给讲解一下啊。。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烦恼执著而不能证得”。

这一句,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说的第一句话。对此,初学者可能会有误会之处。末学分几个方面略说如下:

其一:这一句的意思很明显,佛悟到的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即是一切众生本具的真心。唯有此真心,是一切有情的“共同点”,区别于“无情物”(木石瓦砾)。若非如此,众生形态千差万别,有何共同之处?
这个“真心”,又名心、如、佛、真如、法身、如来、涅磐、实际、如来藏、非心心、诸法实相、涅磐本际、本来面目。。。。几十种名称。
这个真心,上至诸佛世尊,下至地狱众生;在本质上无有差别。
这个真心,若能触证,即是开悟明心,入菩萨数;不仅顿时成就解脱生死的功德,更能于成佛的道路上永不退转。因而是区别凡圣的一道关卡。
这个真心,是一切众生“本具”,不是修行得来的。

其二:诸佛在成佛之前,已经修完“三大阿僧祗劫”,功德圆满;以“最后身菩萨”身份,住兜率天,待众生因缘成熟,即出现世间,示现成佛。
修完第一大阿僧祗劫时,已是明心见性具足,破牢关之后的通达位菩萨;此后的二大阿僧祗劫,无数次以菩萨身份出现世间,无数次明心见性而触证此心。并非仅此一次。若是“一悟成佛”(究竟佛),则一切真悟祖师皆已圆成佛道。则一切未成佛之大菩萨,就算等觉位,也未明心。则“菩萨五十二阶位”说“七住位明心,十住位见性”即成妄说。
因而,此一悟,并非仅有最后身菩萨示现成佛时才有;而是“七住位”以上菩萨,每一世都可能会有的事。
因而,此一悟,就是触证自己本具的真心;无论最后身菩萨示现成佛时,还是六住位满心而进入七住位时;都是一样,区别之处在于:因地时的悟,虽证真心,而其中污染性未尽;果地时的悟,则真心之中污染性已经是完全除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悟到 每个人都有佛性 皆因妄想 分别 执着而不能证得

佛性即自性 灵光独照 灵明洞彻 不染一尘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无所不知

无所不晓 具足一切智慧 圆满一切功德福报 湛寂常恒

不动不摇 常住不变 包含万物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佛的三藏十二部 八万四千法门讲得皆是每个人本身具有的这个宝贝 ----自性 只是我们忘记了 佛来提醒我们
打开自性的方法叫佛法

只因为每个众生的根性不同 才会有 八万四千法门

每个众生的悟性不同 才有不同等级的修学过程

您的问题真好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详细内容 可以看楞严经
此经专讲这个内容

阿弥陀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8-01
佛悟到的是如何让众生脱离痛苦。佛当时就想人为什么会有痛苦与烦恼?因为人有欲望,但是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永远得不到满足就永远会不开心有烦恼,就会焦躁,从而引起其他的恶感!既然欲望永远满足不了那还追求干什么?干脆放下欲望,等没有贪念等欲望时就没有失望了,从而没有烦恼与不开心,这就达到了永远安乐的境界!就得到了圆满!南无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2008-08-01
最讨厌克力思勤发这个不懂乱说的贴子,现在我不得不来说两句了!

“佛教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欲望,罪孽和烦恼,以达至善,摆脱轮回,进入不(转)生不死的涅盘境界。基督教则认为,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本来就是不(转)生不死。”
佛教认为每个人的本来都是不生不灭的,每个人都是本来自有的,不是什么造与被造。克力兄所说进入不生不死的境界这个说法是错的,这个应该说回到,既使你回不到本来,你的本性也是不生不灭的,而且总有一天你能回到这个本来,这个要清楚,不懂别乱说。在佛教来说,每个人都可以上天堂,都可以做天主,也可以下地狱,或是做魔王,这要看个人修为,但每个人都是自有永有、不生不灭。这个不同于基督教所说的,基督教里只有神是自有永有,只有神可以是天主,别人不能做主,而且别人不是自有永有,乃是被造,只能听话。我说的没错吧?不对的地方请指教!
第4个回答  2008-08-12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到的是:

“妙哉!原来世人每个人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 只是贪嗔痴及过去世的习气使这佛性被遮住,被蒙蔽,以至於使自己成佛的时间被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