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考时,全额事业、自收自支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全额事业,指由财政全部拨款的事业单位,这种单位的工资、福利、办公经费是“旱涝保收”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指一切开支都由单位经营获得的资金来支付,和企业差不多。【点击在线咨询问题】

全额事业和自收自支的区别:
1,形式不同
全额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
2,适用单位不同
全额事业单位: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
3,资金管理不同
全额事业单位: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由财政拨款,自负盈亏。收益归该单位所有,支出也由该单位负担,有结余不用上交国家,有缺口国家也不给予弥补。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事业单位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优路教育。优路教育认为,职业培训机构需要建设标准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训体系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优路教育经过十余年的经营发展,已经建立起了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根据职业教育行业特色,并结合公司员工的职业发展、晋升等要求,制定了一套覆盖各岗位员工的培训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9
一、全额事业是全额事业单位的性质,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收入全部上交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使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卫生防疫等事业单位。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自收自支是事业单位依据政府,或物价价部门的批准自己收取各项行政性收费,然后按当地财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资金用于本单位的日常开支及工资发放。
三、二者都是事业单位的性质,但全额事业不需要考虑经济效益,自收自支单位是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的,如果能报考全额事业单位,最好是报考全额单位。
第2个回答  2014-05-02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我国的事业单位大体可以分为"参公(即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参公(即参照公务员)是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对政策和经济管理工作有明确辅助作用,以及明显以社会公益性为属性的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关注山西中公教育了解更多。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全额事业,指由财政全部拨款的事业单位,这种单位的工资、福利、办公经费是“旱涝保收”的。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指一切开支都由单位经营获得的资金来支付,和企业差不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9-29
你好,我国的事业单位大体可以分为"参公(即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参公(即参照公务员)是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对政策和经济管理工作有明确辅助作用,以及明显以社会公益性为属性的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