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作者渴望收复失地决心的句子

如题所述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下片即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体察细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饶有诗意。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但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裂成南北两半,但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表达作者渴望收复失地决心的句子.

参考资料: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edudo.com/ziyuan1/uploadfile/0707/20079465418.as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14
站在郁 孤 台上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yù gū tái xià qīng jiāng shuǐ
郁 孤 台 下 清 江 水 ,
zhōng jiān duō shǎo xíng rén lèi
中 间 多 少 行 人 泪 。
xī běi wàng cháng ān
西 北 望 长 安 ,
kě lián wú shù shān
可 怜 无 数 山 。

qīng shān zhē bù zhù
青 山 遮 不 住 ,
bì jìng dōng liú qù
毕 竟 东 流 去 。
jiāng wǎn zhèng chóu yú
江 晚 正 愁 余 ,
shān shēn wén zhè gū
山 深 闻 鹧 鸪 。

作者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21岁参加抗金起义,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

注词释义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 流入鄱阳湖。
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忧愁。
鹧鸪: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古诗今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第2个回答  2008-08-14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决心。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鹧鸪的悲鸣反映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第3个回答  2008-08-1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