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国家体育运动员跆拳道杨海涛简介

1991年国家体育运动员跆拳道杨海涛简介

一个出生在镇安农村的孩子,怀揣梦想漂泊到远离家乡的云南边境,刻苦习武练成跆拳道高手,随后他又回到家乡,发誓要让跆拳道在商洛山中开花结果。他就是国家二级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裁判员、教练员以及跆拳道世界武道联盟黑带四段杨海涛——漂泊异乡的岁月
  杨海涛出生在镇安的大山深处,父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的贫困让他过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艰辛。1994年,初中毕业的他藏起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只身走进省城西安,通过同学的亲戚帮忙,在西安外事学院找到了一份宿舍管理员的工作。由于工作踏实、肯动脑子,他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一干就是五年,但稳定的工作并没有消蚀他的远大理想。杨海涛始终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虽然他并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干什么,但他知道这份工作并不足以寄托自己的一生。
  有一天,杨海涛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后,坚决辞去了这份挺不错的工作,孓然一身远赴人生地不熟的云南曲靖,帮朋友打理一个不错的生意项目。工作之余,看着身边的人不是喝酒、打牌消磨时光,就是无所事事,杨海涛总觉得一个人应该找一份自己爱好的事情来干。于是,他常常问自己:我究竟能干什么呢?
  他看见有所吉他培训学校,就报名去学习,弹了几天吉他,忽然又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不再去了。
  他发现吉他学校附近有一个“曲靖跆拳道协会”的牌子,对跆拳道一无所知的他下意识地走了进去。试学了一天,他就被这种融合了东方搏击理念和道家哲学的韩国搏击术所迷住,他觉得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
  杨海涛肯吃苦,领悟能力强。跆拳道看是一种竞技搏击术,事实上它的教育和训练包含着一种人生经营理念和意志培养因素,把人生的谦和和积极进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杨海涛不由得深深地陶醉其中。三年后,他获得了跆拳道世界武道联盟黑带师范资质,并被曲靖跆拳道协会安排到下设的道馆执教跆拳道,赢得了学员的欢迎。期间,他结识了云南省中国跆拳道黑带精英联盟的何俊先生,并得到了何俊先生的指导。
  杨海涛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小伙子。那时候,商洛人还不知道什么是跆拳道,将跆拳道这种技能和武道精神传播到商洛成了他的理想。这一想法得到何俊先生的支持后,这个怀揣梦想的小伙子便辞别了自己的恩师,带着一背包跆拳道书籍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镇安家乡。
  将跆拳道带进商洛
  2006年,杨海涛回到了镇安,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他一遍又一遍地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自己都记不清了。终于,他说服了一所职业学校,让跆拳道第一次走进了学校的体育课,迈出了自己在镇安推广跆拳道的第一步。
  一年后,在陕西省大众跆拳道“宣凝杯”精英邀请赛中,杨海涛所带的学员获得了3金、2银、5铜和总成绩第一的好成绩,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这个山区小县城的跆拳道竞技实力,引起了省上同行的注意。随后,在西南、西北赛区交流中,镇安的队员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的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杨海涛再一次让镇安的名字响彻整个赛场。
  此次比赛的成功,促使杨海涛更加坚定了在镇安推广跆拳道的信心。一时间,爱好跆拳道的学生多起来了,很多农村孩子纷纷要求拜杨海涛为师学习跆拳道技能。这时,他遇见了一位他一生都忘记不了的学员——身残志坚的女孩子郭周华。
  郭周华是镇安青铜关的一个残疾女孩子,由于患败血症,腿部肌肉萎缩,在省城大医院治疗时被拒收,回家后幸遇一位周姓老中医,用中草药治疗,才保住了生命。这个女孩子要练习跆拳道时,杨海涛虽然有一点担心,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收下了她。
  由于跆拳道讲究的是“礼义廉耻、忍耐进去、百折不屈”,因此郭周华在跟随杨海涛学习期间,受到了很好的心理锻炼,在每天训练前的演讲中又得到了表达能力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她肌肉萎缩的腿部得到矫正和恢复,旁人已经很难看出她是个残疾人了。经杨海涛的一位朋友介绍,郭周华在上海一家大型健身房得到一份教练工作,过起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郭周华在电话中一遍又一遍地说,是杨教练和跆拳道给了她自信和勇气。
  杨海涛也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不仅仅是一种武技推广活动,而且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他人命运的一种工作,在成就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生命价值也得以体现,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呀,他明白了“武技”和“武道”一字之差的天壤之别。
  杨海涛还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前年汶川地震期间,他率先组织自己的跆拳道弟子在镇安县城举行大型义演活动,募得了5000余元捐款,第一时间通过红十字会捐献给灾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阐释了跆拳道的仁爱精神,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表彰。
  在历届教师节庆祝晚会上,杨海涛都会精心组织一个精彩的跆拳道集体表演节目,为全县教师送上自己的祝福。
  谈及有趣的事情,杨海涛说,曾经有一个5岁的小学生要求拜他为师学习跆拳道,没想到这个小孩的爷爷一看见跆拳道的道服,误认为是日本的柔道服,坚决不允许自己的小孙子学习日本的东西,搞得杨教练哭笑不得。为了让跆拳道得到老人的认可,杨海涛一次次上门解释道服不是日本的柔道服,这是韩国的国术,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终于消除了老爷子的疑心,高兴地送孙子来训练了 通过这几年的教练工作,杨海涛更深刻地体会到跆拳道在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上的作用。他笑着对我们说:自己的梦刚刚开始。
  为梦想而奋斗
  2010年1月2日,中华艺术盛典陕西赛区“广厦杯”跆拳道大赛在西安举行,杨海涛的弟子张永佩身高只有1.63米,一上场就迎战身高1.94米的西安科技大学选手,观众对这一对身高悬殊的选手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没想到比赛中张永佩以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战法,一举击败对手,获得一枚含金量很高的银牌。只有8岁的黄栋森力挫群雄,夺取了少儿轻量级跆拳道金牌,获得“武状元”称号。8岁的蔡若兰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潜质,被很多业内教练看好。
  杨海涛说:“我的梦想是将来我的弟子中有人能获得世界冠军。这个梦想变成现实的日子可能我自己看不到,但一个人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动力,坚持,总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杨建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