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心理健康与快乐人生的论文

如题所述

健康身心的最新标准解读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是完好状态。”同时该组织还具体提出了人世间的身心健康八条标准,即“五快三良好”,具体来说是:快食:三餐的饮食吃起来感觉津津有味,能快速吃完一餐而不挑食,食欲与进餐时间基本相同。快食并不是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吃饭时不挑食,不偏食,吃得痛快,没有过饱或不饱的不满足感。快睡:快睡就是睡得舒畅,一觉睡到天亮,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睡得快重要的是质量好,说明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如睡的时间过多,且睡后仍感乏力不爽,则是心理生理的病态表现。快便:便意来时,能快速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便后没有疲劳感,说明胃肠功能好。快语:说话流利,语言表达标准,有中心,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说话不觉吃力,没有有话说而又不想说的疲倦之感,没有头脑迟钝,词不达意现象。快行: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转体敏捷,反应迅速。证明躯体和四肢状况良好,精力充沛旺盛。良好的个性:性格温柔和顺,言行举止得到众人认可,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环境,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冲动感。良好的处世技巧:看问题、办事情,都能以现实和自我为基础,与人交往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强烈,能有选择地与朋友交往,珍视友情,尊重他人人格。待人接物能宽大为怀。既善待自己,自爱、自信,又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1、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做最适合的自己。小学课本有一则寓言《骆驼和羊》:一天,骆驼和羊各自炫耀自己的优点,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的矮才好”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于是,骆驼依仗自己高大的身躯,轻易吃到高高围墙上的树叶,而羊凭借身材娇小的优势穿过围墙上的小洞,美美吃到里面的鲜美的嫩草。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一个简单而又普通的真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处于不同环境,各有其优劣,不可一概而论。因此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认识自己可以通过别人对你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通过自我纵向比较来认识自己;通过参与活动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来认识自己;通过自我反思即把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及理想中的我做比较来认识自己。总之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能力、价值观、情商、潜能等,寻找最合适自己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经营好自己的长处,就一定能带给自己良好的心态并取得成功。在现代这个自由开放、变化不定的世界里,你面临很多的人生选择,我们应当不时的静下心来剖析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状态,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敢于直面内心的痛处,坦荡改正行动的错处,正确对待,安然接受,让自己全面地成熟起来。2、养成习惯,修炼德性,做有目标的自己。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一个好的习惯往往会成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往往会毁灭一个人。习惯是伴你一生的伙伴而选择什么样的伙伴全由你自己来决定,习惯养成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如坐端正、会倾听、勤动笔、讲礼仪、重规则等等,这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德性。人生要经历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的目标任务,如果第一个目标任务完不成就会影响到以后目标任务的完成,以至影响到整个人生。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各种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他们当中27%没有目标,60%目标模糊,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当年的3%者,25年几乎不曾改变过自己的人生目标,都朝着自己的方向在不断努力,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上层面,有安稳的生活和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60%目标模糊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27%的没有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大多不如意,常抱怨社会、抱怨他人、抱怨世界,正应了2009年春晚经典名词抱怨没有“姓毕的姥爷”。可见,目标的威力何等重要,它给人们行动的方向。一个有明确目标意识的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目标意识不明确的人。因此要走向成功,必须做一个有目标感的人。3、调节情绪,善处人际,做最愉悦的自己。有这么一则故事:两个不同的人同时迁到一座小镇。第一个人到了市郊,在加油站停下来问一位职员:“这个镇里的人怎么样?”加油站的职员反问:“你以前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他们糟透了,很不友好!”“我们这个镇上的人也一样”。第二个人到了市郊也在同一个加油站停下来,问了同一个问题。加油站职员反问:“你以前那个镇的人怎么样?”“他们好极了,真的十分友好!”“我们这个镇上的人也一样”。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你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事实上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提示了人际交往中态度决定交往成效的心理根据。成功的人际交往是人人希望的,把握交往成败的关键在于调整你自己的表情,把别人想成天使,你就不会遇见魔鬼。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交往相处,要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不卑,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做一个愉悦的人。(1)丢掉自卑,树立自信心。要保持良好的交往心态,首先是树立自信心,善于寻找自己的优点,给自己恰如其分的评价,克服“焦点关注”的心理怪圈,以不卑不亢的心态交际。(2)平衡付出。有些人很在乎和朋友、同学的关系,在交往中不管是金钱,还是感情方面都付出很多,可换来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朋友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冷淡甚至疏远自己。这样一来付出很多的人,就会心理不平衡,认为朋友不够意思,自己太傻。其实,这并不是朋友有意背叛,多数人都懂得知恩图报。交往中如果一方付出太多,使对方觉得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时,对方就会被一种愧疚感所笼罩,并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导致受到恩惠一方选择冷淡或疏远。(3)寻找共同话题。集体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兴趣也不同,要融入集体中,就应该寻找大家的共同话题,并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切不可以自己兴趣爱好的话题主导讨论,要学会分享别人的话题。(4)真诚赞美。交往中需要发现别人的优点,宽容别人的缺点,全面客观准确地思考并分析问题,对他人的优点给予真诚的赞美,你也就能找到自己的知己,从而摆脱孤独境地,做愉悦的人。(5)乐于助人。我们一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不仅会对他特别感激,以后见面也会觉得格外亲近。多帮助别人,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也应证了这一事实。作为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包括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①与父母的关系。这里重点对同学们提一些建议,虽然你们生理上发育在逐步成熟,但毕竟没有成熟,还是一只只青苹果。父母有着丰富人生经验,他们的担忧自有他们的道理,如果能这样理解,你的心理上就减少了一部分压力,就会少一些逆反。其次,只要自己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父母自然少了一份担忧,就少了一些啰嗦,彼此间自然少了摩擦的理由。这就是一种主动,主动填平两代人的代沟。②与老师的关系。在同学们成长过程中,老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学们成长的引路人,是同学们的长辈,也是同学们的朋友。身为学生,要善于与老师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理解老师的苦心与爱心,理解老师工作的艰辛,学会宽容。为此同学们应注意两点:一是老师和其他人一样,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我们不应该苛求老师十全十美,我们的做法应该是认真听取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经验之谈,学习他们的各自的长处,充实提高自己。二是师生关系的沟通是双向的。做学生的如果总是对老师敬而远之,就会失去许多和老师相互沟通的机会,实际上大多数老师都愿意和学生建立亲密信任关系,我们要善于寻找并创造机会与老师交流如课后和老师聊天、讨论作业等等。③与同学的关系。介绍一个心理测试实验:实验人员让两组参加者分别向同一个女士打电话。实验人员告诉第一组说,这个女士是一个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人。告诉第二组说,这个女士是一个热情、活泼、开朗、有趣的人。结果,发现第二组参加者与女士谈得很投机,通话时间也长一些,而第一组参加者与女士的交谈很难顺利进行下去。它告诉我们要恰当运用先入为主和心理暗示原理与同学交往相处,并始终牢记一条黄金法则:把同学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