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水面结冰而水下不结冰呢?

如题所述

因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水结冰往往从表面开始。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冬天,四摄氏度的水算是和碎粒的高了泥水了,而它们必然会“沉”入河底,这样让相对温度较高的这些水无法上浮受冷放热,所以这部分热量就得以保存,下面就不易结冰了。

若是常年处于低温冷冻的环境中,水下也是会结冰的,冰原的厚度取决于低温作用的时间。另外水流的含氧程度也跟水下结冰有一定的关系,虽然水中的氧气含量取决于水源的流动情况,但是水源本身不产生氧气,含氧主要来源来自于氧气与水的相溶性,所以河面结冰面积很大的情况下,水下也是会缺氧的。

扩展资料

结冰过程

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温度略微低于熔点时,微粒便规则地排列成为稳定的结构,由液体变为固体。

是物质从液相变为固相的相变过程。液态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称为凝固热,其数值等于熔化热),在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直至液体全部变为晶体为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下结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水的反膨胀特性.4度时水的密度最大,沉在水底.继续降温的话,水的体积会增大,密度减小并上升至冰面开始结冰.所以只要冰下面还有水,水的温度就是4度.当然这是淡水,海水不一样,含盐量越高凝固点越低.所以海水0度也不会结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10
冰的密度比同温度的水小,所以浮在上面,由于水的比热大,传热慢,热量不容易传到水里,而4摄氏度的水 密度最大,从零度的冰传到零度的水再到4度的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除非 连续很长时间低温,冰下面还是水
第3个回答  2013-11-10
因为压力越大,熔点越低
所以就不结冰了
第4个回答  2013-11-10
水下的温度比水面高当深度较深是一般水下温度为4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