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在今天的社会中却仍然很流行。它在人们的书面和口头语中使用频率都相当高,而且,它还由“封建”一词为中心,构成了一个可观的语词系列。这说明,“封建”一词及其衍生的系列,仍然有力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起着作用,虽然常常是作为“众矢之的”的作用。
但是,“封建”的概念在中国虽然历史悠久,有关“封建”与“郡县”的争论在历史上也时有发生,今天我们所习惯使用的“封建社会”的概念却和古代的“封建”概念迥然有别。
在中国,“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个不同的对象∶第一是指中国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国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的“封建社会”;第三是指欧洲中世纪的一种社会制度,它常被看作是各种封建社会的参照原型。
一、周代的封建制
在“封建”一词中,起主要作用、并需要说明的字看来是“封”字。“建”字的本义和今义没有太多差别,本义也是“立法、建国”之意。而之所以能“建国立法”,则在于“封”。“建”是由“封”而来。但是,“封”字的最初义却还不是后来组成固定的“封建”一词时“帝王以土地、人民、爵位、名号赐人”的意思, “封”字开始是与“丰”同字,在甲骨、金文中状如“植树于土堆”的样子,而植树在此是为了划界,“封”即表示“起土界”、“疆界”或者说“田界”的意思。这样看来,许慎《说文·土部》所训∶“封,爵诸侯之土也”只是引申义,而非本义,至于《说文》紧接着说“封”字“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则显然还受了战国之后人追述的影响。
周初封建诸侯的目的都是“以蕃屏周”,“为周室辅”,《左传·定公四年》还说到“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接着“以蕃屏周”一语之后是∶“亦曰∶‘吾王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崔述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文王始受命,而未得及身为天子。武王始克商,而未得及身见四方之靖。至成王,然后安享之,以为祖、父之德而吾独享之,于心不自安,故分其禄而与诸父兄弟共之。”
天子对诸侯的封建建立了一种等级、名分的依存关系。封建制建立起来之后,维护它的制度主要有二∶一个是体现“亲亲”的宗法制度;另一个就是旨在不断肯定和提醒这种等级名分关系的巡守朝贡之制。受封的诸侯一般五年朝见周王一次,在朝都有一定的班次,不许僭越。另外诸侯对周王也有进贡和服役的义务,这些都叫做“王职”。诸侯平时应当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以密切关系。新立的国君必须得到周王的册命,以表示他和周王发生了君臣的关系。但诸侯在国内则可以自由行使他的统治权。
二、“封建社会”概念在中国的由来
中国自从十九世纪中叶被敲开国门,有关中国古代封建的思想性争论便成了绝响。不满现状,立意改革的人们越来越不再瞩目于古代,而是效法西方,信仰“进步”,瞩目未来。但是,“封建”这个词却并未消失,而是反而渐渐获得了新的含义而流行于社会。
“封建”的古义在此就发生了一种根本的转折,而这种转折是由郭沫若发其端的。郭沫若在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斩钉截铁的断定“中国的社会固定在封建制度之下已经二千多年”。他认为∶事实上不是在西周,而是在周室东迁以后,中国社会才由奴隶制度渐渐转入了“真正的封建制”,春秋的五伯,战国的七雄才是“真正的封建诸侯”,秦只是名目上废封建而为郡县,事实上中国的封建制到最近百年都很巍然的存在着,秦始皇才是在中国社会史上完成了封建制的元勋。他所说的“封建”与古代的“封建”含义截然不同,
“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和系统说明,首见于1939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尤其是第一章“中国社会”,是指中国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的社会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1.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主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不但地主、贵族和皇室依靠剥削农民的地租生活,而且地主阶级的国家还强迫农民交纳贡税和从事无偿劳役,去养活国家官吏和军队。2.政治基础:保护这种封建剥削制度的权力机关,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国家,在封建国家中,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贫穷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农民不代表新的生产关系,就还是要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为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这样,封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就基本上仍然延续下来。这种情况直到近百年来才发生了新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思想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形成封建礼教来维护社会秩序。这与西周的封建制并不完全相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