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标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圣人的标准:

一、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二、专指 孔子

三、指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

四、称皇后、皇太后;

五、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

六、指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

七、指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

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善之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

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道家的黄老列庄;儒家的尧舜孔孟;墨家的大禹等圣人是受到后世公认的。在先秦古代圣人一词非儒家专有。

扩展资料:

方言含义:

在部分地区方言中,“圣人”却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名词。如果说某个人强词夺理,不顾实际,让别人看不惯,就会被称呼为“圣人”,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这样的称呼是有一定的渊源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主张打倒“孔家店”,反对儒家思想,而那些不会变通的读书人就被称为“腐儒”。在如此不严肃的背景下,人们失去了对孔子的尊敬,反而认为“圣人”这个称呼是对儒家思想的讽刺,彼此用来开玩笑,用为反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圣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古时孔子的弟子问孔子:“?” 孔子回答:有两条,一是不迁怒,二是不二过。答案很是简单,但真正有人能做到吗?首先“不迁怒”,就做不到,在家受了老婆气或上级领导的批评,或心情不好,就给下属发脾气。其次“不二过”,即是同样的错不犯两次(即可以犯不同的错),真正做起来就做不到了,谁能保证自己不犯同样的错?那个人能容忍你整天犯不同的错? 《传习录》卷上薛侃录里有弟子问王阳明道:既然圣人是可以通过学习修为达到的,那么圣人之间又如何区分呢?阳明回答说:“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为圣,金到足色方为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 阳明非常直观地用金来打圣人的比方,说我们看到的黄金都是黄金,只是它们成色不同,我们谈到的圣人都是圣人,只是天理和人欲存去的多少而已。又补充说即使是纯度很高的金也有分量上的区别,即使都是圣人,也有能力上的大小,如果尧舜是一万单位黄金的标准,那么文王、孔子就是九千、禹、汤、武王就是七八千,由此类推。我们评判圣人不是看他能力的大小,而是看他心有没有“纯乎天理”,有没有止于至善,只要有圣人的心,不管能力有多小都是圣人,如同人见了一万两金称其为金,见了一两也同样称其为金,金的本质和色泽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只要“学而不厌”,“吾日三省吾身”,不断修为,是可以达到一定境界的。儒家讲明理见性,见性成人;禅宗也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用阳明的话说就是“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人既然为人,总该要有点人的境界,既有善心,必有善行,所以至善至真,去伪去雕饰,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修养,也是人性得以升华的途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7
善无恶即圣人! 知足,明理,心宽,助人。 简单,跟平常人不一样的话你就是圣人了!(除去精神病和植物人) 世界上只有三个被公认了的圣人,孔子,穆汗墨德,耶稣。 这三个人的共同点是:睿智,明理,劝世,舍己。 我想能同时拥有这四点的人就是圣人。可惜数千年来,就只有这几个。 我想各个社会,各个时代圣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总的一点是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我的观点也!!! 像上帝一样仁慈的人,就是圣人
第3个回答  2014-04-27
圣人的标准是,她说的都是对的,倘若她不小心说错那也是对的
第4个回答  2014-04-28
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如孔子在汉以后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