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山的诗评判标准是什么啊拜托了各位 谢谢

义山的诗评判标准是什么

诗名: 锦瑟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自宋元以来,诗家囿于“五十弦”而引发出种种猜测。或以为诗人写此诗时“年近五十”;或以为“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二,则五十弦矣。故曰无端,取断弦之意也”。其实,义山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并无特殊的内涵。起句是以“锦瑟”为兴感 2、颔联的上句“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是《庄子·齐物论》中的寓言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此典故常为后人用来表示浸沉于一种虚幻的痴迷之态。义山的诗里也常常“飞”出这样的蝴蝶,“怜我秋斋梦蝴蝶”(《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枕寒庄蝶去”(《秋日晚思》)等等。显然,义山用其典,隐约包涵着一种美好的境界,这境界让诗人品尝到的是“自喻适志”之况味,即愉悦而惬意。然而,这一境界最终又如虚缈的梦幻。纵观李商隐一生,唯一能让诗人心性欢愉的生活际遇,便是他与王茂元女儿的婚姻。传说两人婚后琴瑟和谐,情深意笃。义山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便是一个明证。可惜的是,这种幸福只给了诗人十三年的时间,王氏便突然病逝,如蝴蝶一样飘然而去,不知何往。既往的美好也就成了缠绕在诗人心头永远挥之不去却又迷离朦胧的梦。 3、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用的是有关“望帝”的传说,说的是望帝称王于蜀,起用荆州人为相,后又禅位退隐,于西山修道,不幸国亡身死,则“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义山的诗中,时有这样的哀鸣传出,“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井泥四十韵》),“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燕台四首·夏》),“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生是真龙”(《井络》)。诗人将自己难言的哀怨寄予望帝托付于杜鹃。“人言此鸟,啼至血出乃止。”由此可见,其怨情之痛之深。义山的婚姻是幸福的,可也正是这短暂的幸福,使他无意中坠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他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终身,而且人格也备遭诋毁,“放利偷合”、“诡薄无行”(《新唐书·李商隐传》)等等罪名被集于一身。“新知遭薄俗,旧友隔良缘”(《风雨》),便是诗人现实生活中孑然孤立处境的写照。心中的冤屈何以倾诉,也唯有“托物寓哀”了。 4、颈联的上句“沧海月明珠有泪”,是引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盆以与主人”的传说。“泣而成珠”已具悲之意韵,而将其化为“珠有泪”便更为悲切了。“沧海月明”其境虽高旷皓净,却实在凄寒孤寂,悲伤之怀也就溢于言表。诗人之悲,从何而来?义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素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登安定城楼》)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虽然,他从来没把自己看成是什么党派一员,虽然,他也无意借党争捞取什么,虽然,他一直对令狐父子早年对自己的提携感恩戴德。他曾屡次写诗寄赠令狐陶,其中一些篇什,或近迹陈情告哀,或希求汲引推荐,有的甚至可以说“词卑志苦”,但令狐陶始终没有放弃对义山的打击。在令狐陶的眼里,义山就是 “忘恩负义”的代名词。沧海桑田,月明依旧,以至于后来,义山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诗人沉沦之痛,迟暮之伤,触物之悲,可见一斑。真是鲛人垂泪独对月,杜鹃啼血自悲鸣。 下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是由晋代陆机《文赋》里的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而引发出来的联想。传说,玉埋于地,难为人识,但那温润的玉气会在秀美的群山和温煦的阳光下,透过泥土,轻烟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显然,义山赋予了这个说法非同寻常的意义,玉埋蓝田,常有玉气升腾,以昭显其清明。当然,玉的光气是一般目力所不能及的,“玉生烟”的前提还得“日暖”,因此,诗句的背后还隐伏着义山内心深处的愿望,那就是将来能遇识玉者,还玉之清白。义山以被埋之玉自况,寄希望未来,其间几多惆怅,几多无奈呀。 尾联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收束全篇。“此情”二字,既与首联的“华年”相呼应,又是颔联、颈联内容的概括,具体地说也就是两联里,所传达出的琴瑟之欢、曲解之冤、沉沦之悲、清明之愿。这些“情”,环环相扣,虽曲折多变,但层层相进,无不弥漫着浓重的悲凉和迷惘。至此,连义山自己也不油自主地滋生出深深的感叹:这样的情怀,哪里是到今日回想起往事才倍感无尽的怅恨,当时身临其境,早已令人不胜惘惘了。那么,今朝追忆,那万丈的怅恨,又能如何?义山的至苦之情,厚积而不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6
诗歌是门子艺术,很多时候大家可能说艺术这东西比较抽象,不大好拿出来一起作比较。这个有点象体育中的跳水、体操等项目,评判时裁判的主观性比较强。咱们的诗歌呢?关起门来这个大那个大,这个派那个派,牛逼得不得了。一拿出去,结果前不久刚有个德国老头说他妈的闭门造车造了几十年,整出来一堆垃圾。当然,老头说话带有殖民主义色彩,不能全部当真。咱也不必全部理会,适当自我感觉良好还是需要的。只是诗人满天飞,但是象足球一样真能拉出十一个来出去打的又有几个?货比货,才能分出真章,比出高下。老是黄婆卖瓜,怕这天下都是齐天大圣,老子天下第一 那么诗歌怎么比呢?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在评判时,是有具体技术指标的。动作的难度系数,完成度,这是硬的一块。而相对,美感的表现,就属于模糊的一块。体型好,脸蛋好看点,就多少沾点光。同样完成一个动作,金城武来做,就比潘长江要得分高。这没办法,她赵丽华要长得像舒淇,她的诗再烂,我也觉得有味道。这位看观说了,那是啥味道?啥味道?听过姜昆的《虎口脱险》吗?那叫处女的芳香。当然,小舒如今都三零的人了,处女是不大可能了,可香应该还是香的。此是闲话,表过不谈。 以前我说过,评判一首诗歌的好坏,有复制的难易度等几个指标。但那几个指标还是比较抽象,不大容易操作,PK起来不直观。现在我又想出几条硬的来,拿这几条硬的去套,谁好谁会,就比较清楚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不是全部。艺术有标准之内,标准之外的东西。比较玄,玄的咱就不多说了,免得说错了丢人。咱就挑那不玄的说,挑那可以拿出来比的东西说。 一、比一比哪个更容易背颂。 这里说的背颂可不是说硬着头皮去背,比如考试时候蒙着眼睛背政治经济学之类。这个被背颂,是读者自觉状态下的行为。比如我一读到那个啥葡萄架下翘起腿怎么怎么就记住了,而且记忆深刻到做梦都能做到,早上起来湿一大片,这个是建立在主观能动性上的。柳永的扬柳岸晓风残月,之所以瞬间传颂坊间,妓女工作者争相传诵,就在于它容易背,没有太多冷僻的字,没有这个典那个故,大家都看得懂,整得明白。当然,那时候的妓女就业要求要高些,不比现在,能劈叉就成。这是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要求你写诗歌要合理,要符合人的阅读。你把诗歌弄成猜谜,就没意思,人家就宁可背谜语。另外的一层意思是说,写诗要量体裁衣,意思到了就好了,不要花里胡哨弄一大堆噱头。如同有些同志的头衔,什么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只那开封府是实的,其余都是虚的。有的同志说了,那照这个标准,赵丽华的馅饼诗不成好诗了?你不看这首诗被大家如此广为人知是因为什么?人家老是把这首拿出来,那是反面教材中比较容易记的,这倒也是个优点呢。一首诗,如同一个女人,是有三围的。不要光顾着长肉增肥,骗稿费,有时候,要想想怎么削足适履,要考虑你写千八百字,读者他记不住。 二、比一比哪个实用价值大。 诗歌有实用价值吗?当然有,你看外面卖的旅游纪念品,茶壶啊、扇子啊、帕子啊之类的东西上不往往题有一些诗词吗?这个就是诗歌的实用价值啊,它放在那里是增加情趣的。你说一扇子,一打开,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好。你要一打开,我做的馅饼最好吃。那是麦当劳的广告扇!这位说了,古诗词比较常见,现代诗歌可能先天不适合,这你错了。我瞧见好几个美女,夏天穿一白T恤,胸口写“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背后写“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美女戴着墨镜,是不是瞎子不好说,但人家手里没拿竹竿,就靠着那指路,不但指路,干脆把人的眼球都吸过去,比如我,光顾瞧美女,就愣是一头撞电线杆子上。你能说这不是实用吗? 三、比一比谁的作品流传更久。 时间的考验,这是硬道理。大浪淘沙,有唐一代,数百年间,留下来的不过几万首。而其中真正被人熟知的,又能有几个?欺骗自己可以,欺骗读者也可以,但是没办法欺骗时间。是宝贝,还是糟泔,时间是个照妖镜,当下虽然看不出,但是时间是会筛选的。 纵观那些流传下来的优秀诗歌,莫不是在描写普遍意义上加入作者独特感受的作品。一个作品,只有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而同样,只有具备自己鲜明的个性,才能从一队绿叶中,被人发现。 以上粗粗谈了关于诗歌评判的几点标准,只是从我的理解上来说的一些不地道的废话。艺术,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审美经验与观念的表征。但是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是融合于时代,而又在各个时代普遍存在意义的作品。我的一个观点,无论何种流派的艺术,它都必须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艺术是对日常的概括与升华,所谓触及人的内心。是说艺术打动人,在于发掘了日常中我们被蒙蔽,或者无暇顾及的情感因素。一个好的东西,不应该是东风来了西风就被压倒,而应该无论东南西北风,都能经得起考验,放之四海而皆准。哎,话一多就容易错。我这哪是谈诗歌,简直是在说毛主席思想。好了,不说了,就此打住。
第2个回答  2014-04-26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因而他的诗歌是最没有评判标准的。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标准,那么就是情感,根据每个人情感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心里都会产生一个标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6
李义山诗意精微,后世历代评说似乎都以其诗是否隐晦作为一个评判高下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