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是记录历史的,也包括皇帝的言行,为什么那些昏庸或荒淫的皇帝允许自己的不良行为被记录下来,而不禁

史官是记录历史的,也包括皇帝的言行,为什么那些昏庸或荒淫的皇帝允许自己的不良行为被记录下来,而不禁止史官记录

    制度的独立性保证。古代对于历史记录首先是在制度上保证史官工作的独立性,不受包括皇帝在内的掌权人物的干涉。对于记录的内容,史官有权不让皇帝本人知道,这项权利也基本上是有保障的。也正是皇帝一般是不能知道史官记录的内容,很多皇帝都因为害怕留下历史恶名,而有所惮忌,不敢肆意妄为。

    文化的独立性保证。中国自古以来因为对于历史的重视而形成了一套历史文化,这套历史文化要求并保证了历史记录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于历史记录问题,不仅是史官的工作责任问题,整个士大夫阶层都将这个问题作为自身一个使命,史官以外的文人士大夫虽然不参与记录工作,但他们但历史工作的关注程度一点不会比史官低,时刻都在监督着这项工作,容不得弄虚作假。

    精神的独立性保证。原因制度和文化的保证,使得史官们形成了一种独立精神,他们在历史记录问题上是不会向权力低头和让步的。想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要求他们文过饰非,深圳歪曲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要硬来,最终可能适得其反。

     

       关于上述三个独立性保证,四太史记录崔杼弑齐庄公一事就是最著名故事之一。崔杼弑齐庄公本来是因为齐庄公咎由自取,责任在齐庄公自己。太史记录“崔杼弑其君”这句话,就已经确定了崔杼弑齐庄公的问题责任在齐庄公,可是崔杼却硬要太史记录为齐庄公的死同其毫无关系,太史就不干了。崔杼一怒之下杀了太史。太史在当时是家族世袭的职务,这位太史被杀后,他的弟弟接替了他的职务。记录这件事时,还是那句话“崔杼弑其君”。因为他们的坚持,除了太史自己,又有两个弟弟也被崔杼给杀了。但这位太史还有一个弟弟,他又顶上哥哥们接替了太史工作,记录时依然是那句“崔杼弑其君”。崔杼这次没脾气了,干脆就这么算了。这哥几个的确是不怕死,可除了他们,居然还有人为这事儿找上门来送死的。史书记载南史氏听说接连有太史为此事被杀后,把这件事写好在简上带着跑来。知道了最后那位太史没有被杀,记下了这件事,才放心回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0
那是史官的权利,国家职能划分的时候就赋予了史官这种权利。而史官也肩负这秉笔直书的职责,并逐渐形成了道德操守。

刚开始的时候,记录皇帝言行的东西皇帝是不能看的,后来到了李世民才能看了,所以由此歪曲历史的现象变得很严重
皇帝有可能禁止的,古代史官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数千年风骨不变
第2个回答  2014-01-20
一般情况下皇上是不允许看当朝史书的,即不能干涉史官工作。好皇帝爱惜名声,不敢篡改史书:坏皇帝破罐破摔,无所谓。历史上证实篡改过史书的有唐太宗,宋太宗,明成祖等人,为其即位合法性做辩护。但其实很多正史都是后代整理修集的。像清朝会集合学者修明史。总的来说不能尽信书,要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历史。至于皇帝和皇后的闺房谈话,除了比较经典的皇上会自己传出外,应该是没人记录的,所以要听皇后怎样叫床大概不现实。
第3个回答  2014-01-20
大哥,这个问题问的好!史官是记录历史的,但史官敢把那些糗事记录下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 皇帝根本就不在意史官对他的评价;二 史官的记录禁止被皇帝看。
第4个回答  2014-01-20
说得对,史官是记录历史的。其实,真正意义上记载过当朝皇帝言行举止的大概就是司马迁吧(以24史为例)。其他的几乎都是后一朝的史官收集资料修订而成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历史未必就是真正的历史。很多东西都是经过润色、加工了的。 历史这东西,不能迷信书本,只有自己经历过,才是真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