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题,数学问题,情感问题…

如题所述

一、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心理学是与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数学教育学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其中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心理方面的理论指导,这是这门学科的一般性;但是数学、数学教育学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数学教育心理学又要遵循数学与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这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数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没有定型的新兴学科,目前主要是在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上进行研究。这种结合,有以下几种情况:(1).一般理论阐述,加数学例子。(2).由数学与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选择部分与特点有关的课题、结合数学来阐述。(3).完全由数学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引出数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特殊规律。二、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数学教育心理学是从数学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研究数学教学情境中,在学与教方面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的内容,个性差主要包括:个性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三、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几个研究方向。(一) 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心理因素研究。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心理因素主要与学生对待学习的不良态度、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特点,在心智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存在某些缺点以及注意的稳定性等方面有关。如何针对这些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二) 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研究。我们知道,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选择、保持,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等功能。心理学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我们认为对学生注意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学生在不周的年龄阶段其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程度对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影响的,有的实验表明在初中生中,注意的稳定性对学习成绩影响要比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加明显。(三) 数学学习中的有意义学习研究。学生学习数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一套用文字符号或数学符号表示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符号体系,即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掌握符号所代表的数学意义,即对“认知内容”的学习,后者更为重要。学生学习数学有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之分;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并没有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记住某些数学符号或某些词句的组合,有意义的学习是指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应做到以下三点:学习的积极性,应具有一定的初始知识、让新旧知识产生联系。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能是与原有知识相违背的、有些可能是原有知识的替代.有些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的重新提炼等等;我们认为对新旧知识的关系进行研究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学习理沧中提出:学习即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的联系主要有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同化即是改造新知识.使之纳入到原认知结构,完善原认知结构;顺应是改造原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被接纳 我们认为对同化理论和顺应理论的研究应是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四) 对“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的研究。80年代美国数学教育界提出的“问题解决”,现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形成了数学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目前对问题解决的理解是各种各样的,我们认为:问题解决应看作是“将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中去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以得到答案为主要目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考虑用以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策略和猜想,也不是机械地去记忆各种解题法则、技巧并加以模仿,而是如何创造性地应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那些非常规的问题。因此,问题解决的核心不是各种特殊的解题方法和算法,而是一些一般的思想方法和模式 如何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应是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一方面是来自于数学内容的本身,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客观世界的外部,解决后者的问题,就是“数学建模” 在数学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是从分析现实世界的问题情境开始的,由于现实世界具有多因素、多变量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因此,在建模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得出最初情境下的现实的模型,然后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通过抽象、概括得到能够对现实之间关系进行描述的抽象结构,即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是经过反复修改后得到的能台理反映现实且易于研究的模型。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应该有下面的认识:数学模型容许不完全严格的推理和运算,对数学模型的处理要用近似计算的法则,数学模型的答案容许不唯一等。
www.77kang.com 齐齐康健康社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7
情感问题比如你喜欢一个人但是对方不喜欢你,你却很执着痴心,就像数学里的1+1本来等于2,可你却一直不相信是等于2。心理学问题就是比如明天考试,你心理胸有成竹,一切考试不在话下,在你的内心里就就已经给这次考试定义了这样的态度,结果考试却不尽人意,就像数学1+1=2这么简单的问题却有很多人答错了一样。当你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说那个人是你近亲,但你心理一直不能接受,因为你不相信,难以释怀,但当A,B,C,D......都说是你近亲的时候,你不得不妥协了,就好比1+1本来就是等于2,但很多人说1+1等于3,你也相信1+1等于3了。
第2个回答  2013-10-17
但具体是什么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