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西部灌溉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解决措施

如题所述

速度来了.

回答: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东部在2000毫米以上。

首先: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为热带沙漠区,气候干燥而温和,有断续分布的平原,灌溉农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气温变化较大,年降水量200—1,000毫米;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为山麓地带与冲积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遍布,地广人稀,是近年新开发的石油产区。

具体分析: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全国年均降水量1691毫米,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也不少,可是降水量和水资源的分布却极不均衡,体现在了东西的分布不均了。

秘鲁的东部为亚马孙河上游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均超过2000毫米,和西部没的比啊,面积占全国的62.7%,人口少,大量水资源根本得不到利用。主要河流为乌卡亚利河和普图马约河,就是汇成亚马孙的那两条。

秘鲁西部为太平洋沿岸是沙漠地区,这是地球的原因形成的哈,年均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发源于安第斯山的河流均是季节性的河流,河流短,入海快,河道经常干枯见底。
这些河流两岸形成了众多绿洲,建有灌溉工程,农业发达,由于历史原因,全国人口和经济多集中于这西部及中部干旱地区。

例如首都利马,位于西海岸中部的干旱地区,是一座被沙漠环绕的城市。干旱成为阻碍秘鲁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所以:
另附:
秘鲁的马赫斯 东水西调工程

为了改变水资源不合理分布的局面,发展秘鲁经济,ZF作出重大的战略决策,集全国之力,修建马赫斯调水工程,将东部充沛的水资源,引到西部安第斯山区,彻底解决首都利马及西部其他大城市严重缺水的问题。秘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惜倾全国之力,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在安第斯山区建成一项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其工程之浩大,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其精神之伟大,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树立了楷模。更可贵的是这项高难度的调水工程,始终以高质量、高标准为原则地出色完成的。

秘鲁ZF对马赫斯东水西调工程(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用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极为重视,宁肯多投资也要把好工程质量关。以输水隧洞和渠道为例,它们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作衬砌,厚度达35厘米。隧洞为马蹄形断面,渠道为矩形断面。在靠近山坡的渠道上,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遮盖,改明渠为暗渠以防山坡上土石滑落而堵塞。连接隧洞的渡槽采用钢结构,槽身做成与隧洞一样的马蹄形,以保证输水的安全可靠。

马赫斯调水工程经过了多年的运营,证实了工程质量优良。它不仅外观坚固、整齐,而且运营始终正常。特别是1998年,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了安第斯山区,马赫斯东水西调工程输水线路上不少地区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然而调水工程却经受住了考验。无论是输水隧洞还是输水渠道,均未遭地质灾害的破坏,始终巍然屹立在安第斯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发挥着输亚马孙河流域充沛的水资源,解安第斯山区之渴的作用,造福于秘鲁人民,同时也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水利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光辉榜样。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