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知之 困而知之 意思?求解释,谢谢

如题所述

“学而知之,困而知之”意思: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所著的《论语·季氏篇》

原文: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白话译文:

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论语·季氏篇》选自《论语》第十六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此句出自于: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

全句翻译为:有人生来就知道这些,有人通过学习而知道这些,有人在被问题难住之后通过思考,得到解决后知道这些。

这里的“或‘为”有人“的意思。
这里的”困“,是指,遇到了困惑,并想办法解决困惑。

请采纳,谢谢支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16
学而知之 困而知之

意思:有人通过学习而知道,有人因为困惑而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