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法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联系区别?

如题所述

部门法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联系区别在于:
1、主要在于制定机关的不同,一个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个是国务院或地方人大等机构。
2、再次,其效力层次也是不同的,法律的效力大过法规的效力。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法律分类的一种形式。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但是,部门法不等于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法往往是由许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综合考虑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行使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依照前款规定确定。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涉及本条第二款规定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1
部门法,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法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法律分类的一种形式。

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但是,部门法不等于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法往往是由许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