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的典故哪几个是真的

如题所述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大体进程是这样的: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

  八月,荆州牧刘表逝世,少子刘琮继位,驻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瞒着刘备,不战而降。刘备仓促南撤,败走夏口。曹操进军江陵,欲趁势征服江南。

  十月,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决计联刘抗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会合刘备军,进至赤壁。

  十一月至十二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初次交战,曹军失利,退至江北乌林一带。曹军发生疾疫,将士多有死者,乃将战船相连。黄盖诈降,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曹操自华容道北归。

  至于战争双方的兵力,《三国志》记载,曹操自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这纯属吹牛皮,三分鼎立形成后,魏国总兵力也不过五六十万;《三国演义》说有“八十三万”,则系小说家言。

  当代史学界对此说法不一,通行的说法是:曹军二十余万。根据是《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刘)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孙刘联军五万。其中孙权军有三万,根据一是《周瑜传》:“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二是《三国志》注引《江表传》:“乃乘单舸往见(周)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刘备方面有二万,根据是《诸葛亮传》:“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联军的主力则是周瑜统率的东吴军队。

周瑜,赤壁之战中的头号英雄。正因如此,史书这样记载:“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孙)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尽管曹操嘴硬,自称“烧船自退”,但他败于周瑜之手这一点却得到后人的公认,因而苏东坡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才会这样写:“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诸葛亮,除了出使江东,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外,究竟还有哪些作为,史书上并无明确的记载。但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却成了“赤壁之战”的真正主角,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人物。

  罗贯中把周瑜与诸葛亮的关系定位于“同盟”、“对手”、“知音”三个基点上,有意编织了一系列二人 “斗智”的故事,以周瑜之智来衬托诸葛亮之智。这些情节,虽然波澜起伏,脍炙人口,却无形中降低了周瑜的历史作用。

  孙权,联刘抗曹的最高决策者,放手让周瑜统兵,取得胜利。赤壁之战后,曾亲率大军进攻曹军重镇合肥。

  鲁肃,不仅力主联刘抗曹,而且实际参与赤壁之战,“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因此,当联军大获全胜后,鲁肃先回去报捷,“(孙)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给予了很高的礼遇。

  黄盖,《黄盖传》记载,“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在火攻破曹中,黄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据本传记载,他当时的官职是丹阳都尉。裴注引韦昭《吴书》还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这一细节,被罗贯中采用。

  甘宁,《甘宁传》记载,甘宁“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至于甘宁在赤壁之战中究竟有哪些作为,《三国志》和裴注均无更多记载。

  小乔,名不详,与其姐合称“二乔”,号称“国色”。赤壁之战时,接近三十岁,正是美最成熟的时候。但按古代军制,她不可能从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二乔之父“乔公”与曾经赏识青年曹操的桥玄并非一人。

  《三国志》只有一处提到江东二乔的父亲,称其为“桥公”(“乔”本作“桥”),后人把他称作“乔国老”。人们常常把乔国老与东汉太尉桥玄视为一人,有些传统戏曲干脆就把他称作“乔玄”,这是错误的。桥玄乃是睢阳人,曾任太尉,曹操年轻时颇受其赏识。而桥公(乔国老)则是皖人,其生年大约比桥玄晚四十年。

  孙权之妹,名不详。“孙尚香”乃是近代戏曲“送”给她的名字。尽管史载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但这仅仅表明她“好武”,并不证明她武艺高强。此时孙权虚岁二十七,因而她大约二十岁左右。按古代军制,她也不可能从征。《三国演义》和后来的戏曲、影视称她为“郡主”,也不恰当。

  刘备,《先主传》云:“(孙)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裴注引《江表传》曰:“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周)瑜船,驰往白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孙盛曰:刘备雄才,处必亡之地,告急于吴,而获奔助,无缘复顾望江渚而怀后计。《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此外,“(关)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由此可见,刘备亲自率军参加了赤壁之战,身先士卒,枕戈待旦,不愧“枭雄”之称。

关羽,《关羽传》记载,“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对关羽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本传无一语;但从上面所引资料来看,他率领的“水军精甲”应该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至于人们熟知的“华容道放曹”故事,则纯属虚构。

  张飞,《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对张飞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本传无一语;不过,作为刘备方面的大将,他在此役中应该是颇有战功的。

  赵云,《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对赵云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本传无一语;不过,作为刘备的亲信将领,他追随刘备参战是毫无疑问的。

  曹操,赤壁之战的最大失败者。如果说,不战而得荆州使他一生的事业达到了高峰的话,那么,赤壁之败便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从此以后,他再也无力征服南方,统一全国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3
孙刘联军抗曹、火烧赤壁(史学上说是周瑜)、草船借箭(史学上是孙权)
第2个回答  2013-10-23
草船借箭是真的。
第3个回答  2013-10-23
火烧赤壁,长坂坡。恩 你指的是电影赤壁吗? 请追问。
第4个回答  2013-10-23
我们没亲眼看见,就不能说哪几个是真的。一切都是历史家的推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