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别人的爱国诗歌

就是评价别人 说该诗歌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操 一类的 最好越多越好 类似拍马屁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对塞外环境的恶劣的描写,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像,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有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回答古代诗歌主观鉴赏题时的“三注意”原则: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像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的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苏轼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个方面: 其一,整体认知,抓住“诗眼”,领会感情。 古典诗歌倾诉的情感概括起来不外乎亲情、乡情、友情、爱情等,而这些情感的宣泄有时会聚焦在某一句甚至某一字上,这个“一句”“一字”即为整首诗的“诗眼”,它往往是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显现的。如2002年全国卷第17小题,选用了李白的一首绝句《春夜洛城闻笛》,其“诗眼”即是第四句中“故园情”三字,“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反问的修辞直抒胸臆,“故园情”即乡情,表达了思乡之情。 其二,感受形象,二度创造,品味寓意。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也可称“意象”,不限于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凡涉及的人、物、景观、花、鸟、虫、鱼,都可曰“形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意象”。在古典诗歌纷繁复杂的形象中,有些形象被赋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如:“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梅、菊”有高洁品行;“松”有凌云之志;“柳”有温柔之美,又兼轻薄之嫌,同时“柳”在唐宋诗词中还特别地被赋予了“惜别怀远”之意。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的寓意,就可联系诸如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寓恋人的惜别伤感之意),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寓朋友间互道珍重),使“折柳”的寓意迎刃而解。 其三,推敲语言,换字比较,传达效果。 古人讲究炼字,贾岛的“推、敲”二字,王安石的“绿”字可为印证。首先要辨清哪个字炼得好,再要对“好在哪里,表达效果怎样”说出所以然。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有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换字法——引进比较对象,使高下、优劣的差异突显出来,有助于唤醒发散思维,准确表情达意。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换成“飞”行不行?——“斜”字不仅有“飞”的动作,而且蕴含着“飞”在字所不能表现的形态美)。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燃”换成“红”行不行?——“燃”不仅比“红”更艳丽,而且也写出了景物即花的动态美)。 领略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在准确、形象、生动,富有意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