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理性: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 感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1)区别:从内容上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形式上看,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理性认识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它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于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2)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的结果,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坚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3
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理性其实是指在理论中依靠
逻辑推理
得到可靠结论,丝毫没有涉及逻辑推理的前提是否完备的问题。注意:结论的可靠性与结论全体的
完备性
是两个概念。理性的功绩在于:当前提可靠时,它能使结论是可靠的。一个结论不可靠的理论会有任何价值吗?但是理性并不必然导致结论全体是完备的。事实上,迄今为止,有哪一个科学理论敢宣称自己是完备的?但是不完备并不说明这个理论就“不行”!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享用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如飞机、互联网、电脑、核电站,统统都是不完备的科学理论的成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理论虽然是不完备的,但却是可靠的!
歌德尔
定理说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完备的理论,没错!可
那又怎样
?难道我们愿意牺牲可靠性来换取完备性吗?恐怕这世上只有李大师一类的“理论”才会是“完备”的。
感性,就汉语构词法上讲,它给人的第一映象是“感情性质的,感觉性质的”。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作用于人的
感觉器官
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感性”一词似乎只出现在现代的
白话文
,并且应该是个为了翻译一个哲学概念而创造出来的。这些词可见于
康德
对于知识的划分,将人的认识能力即传统的理性分成了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康德的感性论来理解“感性”:“思维运动的第一个形式是感性,也就是纯粹感性。它的对象是事物和世界的现象,是事物纯粹表现出来的东西——表象”。
感性作为一个哲学用语似乎太玄奥了,但作为文学用语就容易理解了。参考
余光中
的《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的运用:“因此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甚至可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感性“写作是为了激发某种感性,而不是”知性“以传递知识为目的写作态度。”感性的文字“则是那种感性写作,文字里充溢着某种感情的语言,有如涓涓细流微微道来,有如激情澎湃滚滚袭来。
第2个回答  2019-09-17
感性就是主观认识,遇到某件事感情用事,此时主观意识易受到当时环境因素影响而作出的判断,理性是指从多个不同角度去分析事物,经冷静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第3个回答  2020-01-11
第4个回答  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