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怎样自我保健?

如题所述

状态一般包括两种情况:(1)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HBV DNA阳性,e抗原(HBeAg)或e抗体(抗-HBe)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对血清HBVDNA阳性者,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PCR法)检测不到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由于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众多,且大部分携带时间很长,甚至终身携带,有的在一定时期还会发生变化(如转变成肝炎),所以自我保健非常重要。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怎样进行自我保健呢?1、首先应该明确,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并非疾病状态,不是真正的乙型肝炎患者,而且大部分携带者肝脏本身并无明显损害,对健康也无大影响,完全可以、也应当正常生活。其中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不但肝脏本身不存在炎症,其传染性也得到了控制。2、除不能献血和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外,可照常学习和工作,不影响招工、上学,也不影响报考公务员。3、对携带者而言,社会的理解、关心固然重要,而携带者自身更要正确对待“携带”问题,保持心理健康和完整人格。乙肝主要经体液、特别是血液以及母婴垂直传播,不像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疾病那样容易传染,所以即使是所谓“大三阳”,与其他传染病比起来,其传染性并不强。除了必要的隔离措施外,无须处处躲避,事事回避。4、携带者无须特殊休养,而是应当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持强健体力。体力活动太少容易出现热量过剩,发生肥胖、脂肪肝。饮食也不要过于讲究,不要吃大量的食糖,以免诱发糖尿病,发生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5、酒伤肝,一般人过量饮酒会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发生酒精性肝硬化;在携带乙肝病毒的情况下再饮酒无疑是“雪上加霜”,更易引发肝脏损害,由携带状态转变成肝炎,并迅速恶化。6、不乱用药,用药多了反而会损害肝脏,甚至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尤其不要轻信虚假广告,吃所谓转阴药,那是无济于事的。可以咨询专科医生,获得其指导。7、防止多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坚决杜绝性生活混乱、药瘾,尽量避免输血和应用血制品。8、有部分携带者能够转变为肝炎,或者肝脏原本就存在炎症。平时要加强随访,定期复查,一旦发病,立即按乙型肝炎正规治疗(现在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已经相当不错)。复查间隔时间为3-6个月。9、建议对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10、适当隔离,分餐饮食,口杯专用,不共用剃须刀、牙刷、洗具、毛巾等生活用具。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怀孕和分娩时应及时采取阻断母婴传播的措施。11、再次强调,一定要仔细地把携带者和乙肝患者分辨清楚。若要明确肝脏是否有炎症以及任何进展性疾病的迹象,应该对携带者进行较密切的、长期动态观察,或者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如果发现有ALT波动,或脾脏有增大趋势,或肝脏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组织有较明显炎症、坏死甚至纤维化,此时,不应将该HBV感染者诊断为携带者,而应诊断为肝炎。因此,对诊断为携带者的HBV感染者进行动态监测或肝脏病理学检查非常必要,以防止将那些有肝病进展表现的肝炎患者误诊为携带者,造成治疗延误,并导致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