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为何人才流失严重

如题所述

然而,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效益连年滑坡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中调网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国企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指出了应对策略。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尽管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同,但是人才流失却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问题,具体归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企业外部因素 1、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收入差异因素。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水平、工作、科研条件都远不如发达地区,在同等劳动强度下,收入差别也很大。正是这种不平衡和差异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2、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为了缩小地区间的差异,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并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本身也制订了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另外,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各个城市在户口迁移、准入制度、档案关系管理等方面也逐步放松条件限制,这也加快了人才的流动。 3、自然环境条件因素。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东西南北差异迥然,相对于西北地区的寒冷、干燥和多风沙等气候,许多有条件的人都宁愿选择气候比较适宜的中东部地区以及秀丽的江南城市。 (二)内部因素 1、人力资源观念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很多企业仅仅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为事务性的工作,如档案管理等,并没有将其提高到相应的战略高度;第二,大多数企业将人力仅仅视为被动的生产要素,而不是一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第三,企业的管理层将工资、福利等视为成本而不是投资。在管理中,往往表现为对人力成本的精打细算,能省就省,对人力资源方面无所作为;第四,领导者视企业利益高于一切,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只有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用人机制不合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和“裙带”现象,一个人坐上某个位置后,只要他不犯大的错误,一般会长期占居这个位置,直至升迁。因而一些有才能的人,特别是年轻的人才就很少有发挥才能的机会。许多大学生在国有企业里做着很一般的工作,不是他们的能力不够,而是没有他们发挥的舞台,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个人的才能得不到发挥,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离职也就在所难免了。 3、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国企的绩效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绩效评价中目的不清、原则不明、方法不当,考核和评估标准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业绩考核体系,不能将企业的人才分类(如稀缺人才、特殊的无人代替人才等),不能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用不同的考核及奖惩办法等。这种考核制度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人才的流失。 4、分配制度不合理,且工资待遇偏低。国企的工资大部分由岗位工资、工龄工资、技能工资以及奖金组成,这种结构的弊端在于过多的考虑员工的资历、学历,而不是能力,缺乏灵活性,拉不开档次,体现不了干好干坏、水平高低的差异,平均主义色彩浓厚。而真正的人才,有相当一部分是进入企业时间不长的年轻人,由于严格的限制,他们的待遇往往很低,付出得不到合理的回报,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离职。另外,相对于外资企业,国企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这也迫使追求高报酬的国企人才流向国有企业。 (三)员工个人因素 尽管人才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内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作为人才流失的主体,个人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1、年龄和工龄因素。员工的年龄越轻、工龄越短,流失的可能就越大。年轻的员工精力旺盛,对企业的依赖性不强,加之自身的适应力强和家庭负担轻,一旦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就会离开企业。此外,年轻的员工,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进入企业的初期容易产生过高的期望,一段时间后便会感到失望,从而产生离职的意向甚至行为。 2、就业、择业观的转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被市场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寿命的缩短使员工的就业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对职业的忠诚度超过了对企业的忠诚度,他们会想到以更好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职业生涯,而非甘心与企业共同衰亡。同时,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也已深入人心。此外,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明确要求工作经验,这也迫使部分员工,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把企业作为“跳板”,等积累了经验后就另择他枝。二、国有企业留住人才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人力资源观 1、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就必须把员工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人才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正如联想集团原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所说:“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1985年20万元起家的联想集团,现在已经成为世界IT行业的巨头,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才,没有人才,它不可能有现在的辉煌。如果不继续依靠人才,联想的未来也就不可能更辉煌。由此可以看出,谁掌握了人才,谁才是最大的赢家。 2、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企业应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作用,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同时掌握并能够运用各种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使企业有可能荟萃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意义的各方面人才。 (二)建立和形成人才辈出、拴心留人的机制 1、完善考核机制,公平用人、晋升机制。首先要做到“贤者治、能者上、庸者下”。“贤者治”就是要由开拓创新意识的贤者担任领导职务;“能者上”就是要重用人才,为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庸者下”就是要淘汰无所作为的庸才。只有淘汰庸才,才能使员工产生危机感,才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促使他们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其次,变“相马”为“赛马”,坚持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给有能力的人以晋升机会;同时,还要不拘一格地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广泛的挖掘人才,使其发挥自身特长,创造出更多价值。 2、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要稳定人才队伍,企业必须为人才发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估体系,深化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机制,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适当体现“按知分配”。坚持以“德、能、勤、绩”进行公平、公开考核;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人才薪酬不低于市场同行:对科技人才实行底薪加风险收入工资制,真正把贡献与报酬挂起钩来;敢于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奖励要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 3、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据世界经理人网站的网上调查,71%以上企业员工希望雇主除了薪酬外,还能提供培训和个人提升的机会。通过培训,企业不仅提高了员工素质,还使他们感受到了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和企业的发展,从而使其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1、培育“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留人的前提是尊重人、信任人。需要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氛围,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紧密融洽的群体心理气氛。同时,要根据企业目标和各类人才需要状况,结合具体的工作分析和职务说明进行补充和整合,做到“人职匹配”,运用各种管理沟通技巧,使员工接受经营理念和工作氛围,使之融入团队,从而留住人才。 2、注重人才自我价值目标的实现。现在许多人才流失并非物质原因,而是由于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在一定意义上说,精神的满足比物质条件更重要,更能吸引人才,特别是在当前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人的精神需求就会更加强烈。为此,企业应当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将企业战略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人才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企业与员工共同努力,促进其个人计划的实现。另外,在切实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的同时,要大力宣传人才的突出事迹和他们的开拓精神,营造企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3、培育博大、健康、高尚的企业家人格力量。博大,是指企业的领导者要视自己为开拓者,而不仅仅是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要有感召力,要有驱使人力积极运作起来从而把事情办好的力量。他们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团体示范出应共同遵守的最高道德规范;健康,是指领导者要平易近人,抛弃优越思想,克服贪图虚荣、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心理,消除庸俗的嫉妒症等。要深谙“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争天下必争人才”的道理:高尚,是指在面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中击时,领导者能够做到“慎权、慎微、慎欲、慎独”。即领导者要充分运用人格力量,做到洁身自好,能够勇于体验孤独,敢于创新和接受挑战。概言之,企业领导要努力成为时代之精英,德才兼备之楷模。(转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