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进行岗位 定员 设计 详细�0�3

如题所述

企业如何进行岗位 定员 设计 岗位定员是企业组织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定员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现有人力资源与岗位设置的匹配,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和人力资源的引进,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要想岗位定员做到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的工作分析,同时,结合对公司历史资料和行业有关资料的研究,既立足企业的现状,又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工作分析是岗位定员的前提和基础 工作分析是指通过对组织和岗位体系的梳理,对岗位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对工作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的过程。通过工作分析形成各岗位的《职位说明书》。 通过对访谈、调查问卷和《工作日志》等调研资料的分析,探寻并研究企业岗位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职责范围与岗位是否匹配 岗位职责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根据岗位的核心工作设定,另一方面也考虑了企业自身的需要。同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岗位职责都会有所变化。岗位职责定位是否合理,要看其职责范围与岗位是否匹配。比如与仓库保管员对帐职责属于会计岗位,若放在仓库管理员岗位上,既增设了岗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工作流程也不顺畅,影响工作效率。 2、职责是否存在交叉 职责交叉将造成工作中的推诿、扯皮,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例如项目回款,销售业务员的职责中有,负责实施的项目经理的职责中有,直接的后果是回款不力责任在谁无从界定,回款工作的协调无从进行。 3、职责的协同是否兼顾 企业中的不少工作目标是通过岗位之间的协同而实现的。工作流程中的上下游之间有协同,横向岗位之间有协同,协同职责不明确,工作效果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影响整个工作形成闭环。比如车间主任要保证交货的及时性, 首先材料的供应应及时,要想材料供应及时,生产计划必须及时,生产计划要及时,销售计划必须及时,销售计划要及时,销售业务人员对客户需求的反馈要及时… 4、工作是否存在空白 岗位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设置的,工作分析时应找出工作中的空白点,使空白点的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上。 5、工作量是否饱满 工作量不饱满,要考虑相近工作的兼职。 通过工作分析解决以上问题,做到每个岗位的职责定位比较清晰,工作任务的划分比较合理,岗位设置科学、合理,企业的岗位定员工作才具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历史数据分析对比 企业历史数据是企业业绩的反映,典型数据应选取企业业绩较好,员工素质较好,市场形势较好的年度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假设前提,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状况。分析数据包括: 企业的经营指标: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合同额、利润等指标。通过对比,确定企业的营运状况。比值大于1,说明营运状况处于良好的上升渠道。 企业的人员规模和人均人工成本。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规模的扩大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是正常现象,需要分析的是在绝对成本上升的同时,其相对成本是升还是降,企业的发展趋势是绝对成本可以上升,但相对成本应持平或下降。即企业应实现价值的增值。 人均人工成本与人均销售收入的比值:即投入产出比。自身数据的比较反映了企业的增长趋势。比如一企业,2000 年的投入产出比为1:41.52;2001 年为 1:21.42。投入与产出的比是下降的。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原因中人工成本的上升是直接的原因,此外创业的激情不如以前,新市场的开拓增长量很 小等都决定了投入产出的比下降。外部市场竞争的激烈,行业成本的普遍增加等,影响了投入产出比的上升。 与自身历史数据相比,若不如以往,则在定员时应考虑控制人员规模,乃至减员。 三、行业数据分析对比 投入产出比应在与企业自身的历史数据相比的基础上,与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 与行业数据相比,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有待改善。 前一案例中的企业,与自身历史数据相比其投入产出是下降的,但整个行业的水平也是下降的,与行业相比,该企业盈利状况良好。 这样就可参考行业的定员情况进行企业的定员。若低于行业水平,则在定员时应考虑控制人员规模,乃至减员。 四、岗位定员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首先,岗位定员应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核心,做到"科学"、"合理"。科学是指定员要符合劳动管理的一般规律,做到"精干、高效";合理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合本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考虑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挖潜员工潜力的可能性来确定定员数。 其次,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应协调,主要包括:直接与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生产人员内部基本工人与辅助工人的比例;各工种人员内部比例关系;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在全体员工中的比例;员工的性别比例等; 第三,进行专业化定员,由专业人员推进定员工作。 定员的方法有多种。企业的性质不同,所采取的定员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企业适合按劳动效率定员,有的企业适合按设备进行定员,有的按人员比例定 员,有的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但不管采取那种定员方式,都要遵循定员工作的基本规律。都要对影响定员的各种因素加以充分的考虑。 定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管理人员个人的因素 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将影响到定员的数量,管理人员能力强、整体素质较高,则所需的管理人员就少。 下属的能力高,如果下属的能力较强,且素质好,则对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将减少。 是否受过良好的培训,如果管理人员和下属都受过良好的培训,则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也可减少。 2、工作因素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或相似程度,工作的标准化程度或相似性越高,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 工作的复杂程度,下属的工作越复杂,不确定性越高,越需经常向上级请示,则需要管理人员的数目也较多; 下属工作之间的关联程度等,关联程度越高协调的量越大,则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多。 3、环境因素 技术因素:技术水平的高管理人员相对需求少,技术水平低,则相反;此外,空间因素、组织结构等同样是定员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定员后的后续工作 定员后的工作是人员的配置。人员的配置建议首先满足重点工作岗位上的用人需要,再按照工作进度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批配备。 定员工作应进行动态的管理,定员方案修订要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结合生产实际,根据技术、组织条件和工艺的改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程度以及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定。 定员标准一般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一年进行一次修订,并与劳动定额的修订相结合。 当工作岗位或某种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局部生产任务调整时,应作个别修订或部分修订;生产技术或组织条件发生临时性变化时,可以进行一次性修订。 企业应通过改善生产技术条件和组织管理水平,来提高定员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