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在这个社会怎么办?

如题所述

这里的内向就基本指那些不合群、不爱说话和过于注重自我的人。但是这个概念不是绝对的,而且判断一个人外向或是内向或是精神分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此我不做学者式的心理学分析,只是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来理解了。面向这个问题,我的所谓的“DNA的理论”和“童年决定论”又要再一次提起了。内向的性格,确实不太适应这个社会。内向的人几乎没有主动的话语权利,只能在别人的语境中,延续别人的话语,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只能是恶性的循环;内向的人更加关注自我,在如此强调人际关系和处世之道,以及外向人天生在传统生活中占物质优势的当代中国来说,这样的“关注自己”需要迫不得已在社会的压力下转向“关注人际”和“改变性格”。我们知道,我前面的理论讲过,人的基因决定了性格的很大部分,而童年的教育又确定了剩下的很大部分,也就是说,即使一个有表达为“内向”基因存在的人,他在后世受到再好的教育,也基本是一个内向的人。然而,在如今的社会,这样的人群,又面临着性格的重新选择,不得不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强暴精神的社会。改变是可能的,可是我终不相信人性的完全变化。也就是说,一个外向的人不可能变得内向,一个内向的人不可能变得外向。于是,即使自认为是改变了的人,也很可能是走入了精神分裂的道路,在有的时候反而比原来更加乖戾,更加愤世嫉俗,更加远离幸福;没有改变的人,也可能是更加表现出了弗洛伊德式的“自我毁灭”的潜意识,更加关注自己,痛恨生活,尼采式的英雄主义。所以,该为我们这些内向的人找一条幸福的道路了。幸福的概念又是一个话题,这篇文章就不提说了,当然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可是,当你面对这个庞大的社会集体和繁复的人际关系时,当你面对这个父权主义的社会机器化和中国的腐败精神正常化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所谓的“幸福之路”就像是“女性解放”一样,是个十分难解决的问题。于是悲观主义情绪不得不又一次绽放了。罗素的《幸福之路》指出:“自我专注有多种形式。在我们看来,有三种最普通的类型:罪人、自恋者和夸大狂。”在我看来,内向的人更加容易走向“自我专注”了,于是《幸福之路》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一系列不错的答案。希望有同感的人抽时间来看看这本书。他的主张是:走出自己的世界,提高个人外在修养。在面对痛苦的悲观灵魂时,他告诫道:“放弃创作的企图,相反地,尽量一字不写。走进大千世界;去做一个海盗、一个波罗之王、一个苏维埃俄罗斯的劳工吧;去寻找这样一种生活,去找到这样一种存在方式,让基本的体力需要的满足占据你的全副精力吧。”经历了世俗生活的悲观者才更加有写悲剧的能力,在这里我可以说,原来悲观的人,经历了积极的生活,终于成了一个英雄。这样的故事,在希腊神话里早已被人传唱了:赫拉克勒斯,之所以被称之为英雄,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很不情愿去为自己的暴敛和庸俗的国王完成了些困难的事情;他的性情也并不“温和”,在痛苦的时候也竟杀了自己不少家人,但还是终于悔悟,又一次走向了历险的道路。所以,在此,作为内向的人不是不可以悲观的,我曾一度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就像拜伦所说:这世界给予的乐趣没有一个像它带走的一般快活,当早年思绪的光芒在情感的隐隐褪色中渐渐淹没。就像《布道书》中所说:江河流入大海,海却不满不溢。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陈年旧事无人追念。我讨厌在阳光下所做的一切;因为我不得不把一切留给后人。但这种在情绪引导下的行而上的东西,对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即使你是一个诗歌创作者或是剧作家,你所表达的东西在人们看来,也只是愤世嫉俗,或是愚蠢,或是迂腐,你身边的人对你的印象只是添加了一种神秘主义色彩,而这样的神秘主义,在当代的中国只能使你更加远离这个社会,远离友谊和爱情。于是,我们这些内向的人首先要知道,是什么要求我们去适应或改变?我们需要适应或改变成什么样子?这里,英国的罗素对于中国的情况就没有那么多的解释权了。我们的家人或朋友经常教育我们,处事要圆滑,做人不能太实在,在酒场要怎样怎样,对老师或是领导要怎样怎样,对待搞对象应该怎样怎样,怎样察言观色,怎样联系感情,怎样礼尚往来……这些并不是废话,一个内向的人,从心里是抵御这些处事之道的,因为,这些就意味着“改变”,意味着社会对人的“精神强暴”。(这个“精神强暴”是我顺应了自弗洛伊德的理论,在此大家也不用大惊小怪,因为他曾认为无禁止的纵欲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然而,有些是我们确实是不得不被“强暴”的,但这些“强暴”也是我们要慎重选择的。也就是我们要知道谁在“施暴”?他要我们怎样“顺从”?中国的现状就是这样,由于集权式的统治、腐败的政治,和民众对腐败默认的精神状态,导致了:对官员的默认,对会说话办事的人的崇拜,对人际关系的一种利己追求。由于经济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以及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导致了:唯利是图,忽略感情层面的人际关系而加重了利益方面的人际联系,把赚钱作为了最高尚的事业(钱,却是最不高尚的东西)。由于西方某些思想的冲击、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导致了:对性解放的暧昧,对大众集体娱乐的时尚追求,对人际关系的过度依赖,对子承父业的传统式的默认……这些导致的东西,无疑是“施暴”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分辨这“施暴”者是好还是坏。上面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我的分辨也有所了解了,不过我只是做个指引罢了,更多的路,还需要努力去走。让我们被“强暴”吧!就像一个弄潮儿收起了他的恐惧,就像一只海燕在闪动里穿翔。内向是允许有悲观的,可是重要的是走出自我的漩涡,舶向深邃的大海,面对如此的社会的如此“强暴”,我们扬起风帆,准备顺应这暴风雨,但我们内心却知道,我们是有悲观的种子,我们没有让他深根发芽,因为这个可恶的社会没有它的肥料,他必定会残枝败叶。我们的种子在生命中或许迎来更多的欣喜,或许收获更多的善良,或许诠释更多的艺术,或许绽放更多的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