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负离子?

负离子有什么作用?

物理学上明确定义: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的粒子叫离子,失去电子的分子(团)或原子显示正电性叫正离子,获得多余电子的分子(团)或原子显示负电性叫负离子。负氧离子则是指获得多余电子的氧气离子,一个是负离子,一个是负氧离子,二者虽然只差了一个字,却有很大不同。

从这些标准概念里我们不难看出负离子范围更广,它包含了负氧离子,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负离子对人体有好处,其实指的是负氧离子,不过是普通百姓将二者简单的画上了等号。

相关数据显示,在森林、海滨,负离子含量高达5000~20000个/cm³,而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这一数据仅为300~1000个/cm³,在室内就更少了,只有100~200个/cm³, 甚至是没有。

在森林海滨等地会感觉空气清新,呼吸畅通,是因为自然环境下的空气质量比较高,包括了空气的干湿度适宜,负氧离子含量高,适度的氧气含量、温度、气流,植物的味道,水流的声音等等,但是作用于人体最直接最有效的是负氧离子,而负氧离子在进入人体后马上就能产生一系列的作用于人体的化学反应。

扩展资料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雷雨过后,空气的负离子增多,人们感到心情舒畅。而在空调房间,因空气中负离子经过一系列空调净化处理和漫长通风管道后几乎全部消失,人们在其中长期停留会感到胸闷、头晕、乏力、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下降,被称之为“空调综合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5
负离子的发现:负离子发现与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第一个国际学术会上证明负离子对人体有功效的是德国物理学家菲利浦莱昂纳博士,他认为地球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负离子最多的地方是瀑布周围。 负离子的作用:负离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远红外辐射材料,适宜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最佳波长为9.6μm,而负离子矿物晶体辐射远红外线的波长在2-18μm范围内,且辐射功率发射密度为0.04w/cm2略高,以上数据可充分证实,负离子矿物晶体辐射的远红外线与人体协调很好,可被人体全部吸收。对于每个正负离子而言,它的寿命是短暂的,一般只存在几十分钟。空气中负离子的多少,受地理条件特殊性影响而含量不同。公园、郊区田野、海滨、湖泊、瀑布附近和森林中含量较多。因此,当人们进入上述场地的时候,头脑清新,呼吸舒畅和爽快。进入吵杂拥挤的人群,或进入空调房内,则使人感觉闷热、呼吸不畅等。一般而言,人每天需要约130亿个负离子,而我们的居室,办公室,娱乐场所等环境,只能提供约1——20亿个。这种供求之间的巨大反差,往往容易导致肺炎,气管炎的呼吸疾病。集中采暖以及冷气设备的空调系统,负离子常被驱除。合成纤维、地毯带有正电荷易吸收负离子。 钢筋、纤维板都吸收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氮氧化物、香烟等产生的活性氧(氧自由基)、减少过多活性氧对人体的危害;中和带正电的空气飘尘无电荷后沉降,使空气得到净化。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雷雨过后,空气的负离子增多,人们感到心情舒畅。而在空调房间,因空气中负离子经过一系列空调净化处理和漫长通风管道后几乎全部消失,人们在其中长期停留会感到胸闷、头晕、乏力、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下降,被称之为“空调综合症”。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其机理主要在于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使细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细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医学研究表明,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据考证,负离子对人体7个系统,近30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为明显。负离子在医学界被称为是“空气维生素”其主要的作用表现在:   1、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能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负离子还可使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力度加强,使脑组织获得更多的氧。  2、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据学者观察,负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负离子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心肌营养也大有好处,有利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恢复。  3、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研究证实,负离子有使血液凝聚流速变慢、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  4、负离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明显。这是因为负离子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有人曾经试验,在玻璃面罩中吸入空气负离子30分钟,可使肺部吸收氧气量增加20%,而排出二氧化碳量可增加14.5%,故负离子有改善和增加肺功能的作用。  除此之外,空气负离子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如果我们每天吸入适量的负离子,持之以恒,对健康大有裨益:使人精力旺盛,消除疲劳和倦怠,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消除神经衰弱。降低疾病发病率,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在负离子作用下,可使骨骼的兴奋性增加,运动时值降低,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特别是对一些需迅速反应的项目,如短跑、游泳等。  大气中离子的含量一般为1立方厘米内含400—700对,离地面愈高,大气中的离子也愈多。空气中离子的多少,还受地理条件、地壤放射性物质的活动、气象(风、雨、雷、湿度、云彩等)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据测定,住房中每1立方厘米空气中的离子含量为25—450对,城市街道上为70—500对,公园里为170—600对,在山顶上为240—1100对,在霸王岭林区可以达到每1立方厘米60000-80000对,是天安门广场600倍以上。  环境 负离子浓度(个/cm3) 作 用  室内冷暖空调房间 0—20 引发“空调病”症状  都市住宅封闭区 40—50 诱发呼吸道疾病、失眠、神经衰弱、过敏性疾病等  街道绿化区 100—200 诱发生理障碍边缘  都市公园 1000—2000 维持健康基本需求  郊外、海边 5000—50000 增强人体免疫力及抗菌力  高山、海边 50000—100000 杀菌、减少疾病传染  森林、瀑布区 100000—500000 具有自然痊愈能力负离子粉体 负离子与健康  据测试负离子粉体对远红外的发射率为90%以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6
http://baike.baidu.com/view/19364.html?wtp=tt#3负离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远红外辐射材料,适宜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最佳波长为9.6μm,而负离子矿物晶体辐射远红外线的波长在2-18μm范围内,且辐射功率发射密度为0.04w/cm2略高,以上数据可充分证实,负离子矿物晶体辐射的远红外线与人体协调很好,可被人体全部吸收。对于每个正负离子而言,它的寿命是短暂的,一般只存在几十分钟。空气中负离子的多少,受地理条件特殊性影响而含量不同。公园、郊区田野、海滨、湖泊、瀑布附近和森林中含量较多。因此,当人们进入上述场地的时候,头脑清新,呼吸舒畅和爽快。进入吵杂拥挤的人群,或进入空调房内,则使人感觉闷热、呼吸不畅等。一般而言,人每天需要约130亿个负离子,而我们的居室,办公室,娱乐场所等环境,只能提供约1——20亿个。这种供求之间的巨大反差,往往容易导致肺炎,气管炎的呼吸疾病。集中采暖以及冷气设备的空调系统,负离子常被驱除。合成纤维、地毯带有正电荷易吸收负离子。 钢筋、纤维板都吸收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氮氧化物、香烟等产生的活性氧(氧自由基)、减少过多活性氧对人体的危害;中和带正电的空气飘尘无电荷后沉降,使空气得到净化。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雷雨过后,空气的负离子增多,人们感到心情舒畅。而在空调房间,因空气中负离子经过一系列空调净化处理和漫长通风管道后几乎全部消失,人们在其中长期停留会感到胸闷、头晕、乏力、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下降,被称之为“空调综合症”。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其机理主要在于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使细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细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医学研究表明,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据考证,负离子对人体7个系统,近30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为明显。负离子在医学界被称为是“空气维生素”其主要的作用表现在:
  1、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能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负离子还可使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力度加强,使脑组织获得更多的氧。
  2、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据学者观察,负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负离子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心肌营养也大有好处,有利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恢复。
  3、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研究证实,负离子有使血液凝聚流速变慢、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
  4、负离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明显。这是因为负离子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有人曾经试验,在玻璃面罩中吸入空气负离子30分钟,可使肺部吸收氧气量增加20%,而排出二氧化碳量可增加14.5%,故负离子有改善和增加肺功能的作用。
  除此之外,空气负离子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如果我们每天吸入适量的负离子,持之以恒,对健康大有裨益:使人精力旺盛,消除疲劳和倦怠,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消除神经衰弱。降低疾病发病率,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在负离子作用下,可使骨骼的兴奋性增加,运动时值降低,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特别是对一些需迅速反应的项目,如短跑、游泳等。
现代疾病之所以难以治愈,绝大部分原因在于正离子的作用,即使非常先进的现代医学,也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治好疾病,其结果往往是药物的副作用加速了生物体细胞组织的老化。而负离子疗法能够使酸性的生物体组织及血液、体液由酸性变成弱碱性,促使机体生理作用旺盛,新陈代谢加快。当生物体的各项机能恢复平衡时,体内不断产生的活性氧就被中和成水,氧化物质可迅速得到还原,机体的自然治愈力也随之恢复、增强。
  各种各样的实验已证明了赋予生命能量的负离子,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的惊人疗效:
  1、使各组织细胞活化、增强免疫力,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作用;
  2、使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提高其自然治愈力,防止细胞老化、创造年轻的身心;
  3、使体内蓄积的废物或毒素及造成神经、肌肉疼痛等原因的物质----弱酸被迅速分解掉,从而消除疼痛及疲劳;
  4、中和正离子并使其还原,能够消除肌肉紧张、减轻精神压力,对于失眠症具有超乎寻常的效果;
  5、恢复血管的弹性,促进毛细血管微循环的顺畅,改善肢端冷感症;
  6、使细胞活化、改善过敏体质、强化身体的抵抗力、根治异位性皮肤炎;
  7、及时排除皮肤内的废物,促进皮肤细胞活化,对于美容具有超群的疗效;
  8、使酸性化的生物体变成弱碱性,促进细胞组织的胶原蛋白生成,并分解、燃烧糖,因此对于糖尿病具有惊人的效果。
第3个回答  2013-10-26
什么是负离子:根据大 地测量学和地理物理学国际联盟大气联合委员会采用的理论,空气负离子的分子式是O2-(H2O)n,,或OH-(H2O)n,或CO4-(H2O)n。这里所说具有环保功能的空气负离子主要指前两种小分子负离子。简单的说是指带负电荷的氧离子,无色无味。空气是由无数分子、原子组成的。当空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便形成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带正电荷的叫正离子,带负电荷的叫负离子。负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空气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的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因而,常常把空气负离子统称为“负氧离子”。
  自然界空气负离子产生有三大机制:
  1 、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或称为阴离子。
  2 、瀑布冲击,细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
  3 、森林的树木,叶枝尖端放电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的负离子。
第4个回答  2018-04-11

”负离子“的意思是指:

    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粒子叫离子,负离子是指带一个或多个负电荷的离子,亦称“阴离子”。某些分子在特殊情况下,亦可形成离子,如氧的离子状态一般就为阴离子,也叫负氧离子。

    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按照迁移率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小粒径的负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 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

    负离子的产生:

    物理学中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其旋转的电子组成,得到电子时显负电性,失去电子时显正电性,我们把正负电子运动现象称为:离子现象。自然状态下,空气分子的极性呈中性,即:不带电荷。但在宇宙射线、紫外线、微量元素辐射、雷击闪电等作用下,空气分子会失去部分围绕原子核旋转的最外层电子,使空气发生电离,逃逸原子核束缚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带负电荷。当自由电子与其它中性气体分子结合后,就形成带负电荷的空气负离子。以上是自然现象中产生的负离子。随着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据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小粒径负离子。

    广西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存在让负离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得到了最好证明,研究发现,巴马地区人口百岁率之所以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负离子浓度高,可达3万/cm³。在巴马,几乎找不出一个糖尿病、高血压甚至癌症患者,大部分老人无疾而终,而糖尿病患者在此地居住月余,就基本上可以不用再打胰岛素。巴马负离子最高的百魔洞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7万/cm³,很多得了癌症的病人付费在这里呼吸负离子。基于负离子的作用,它又有“空气维生素”之称。无数临床研究发现,负离子可以改善神经衰弱、失眠,通畅心脑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改善失眠、哮喘,缓解高血压、糖尿病等顽疾具有显著疗效,相关研究在陈景藻主编的《现代物理治疗学》以及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主编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等著作中都有详细阐释。

    负离子的产生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或称为阴离子。自然界的负离子(也就是在身体内起好的作用和还原作用的负离子)有很大的抗氧化效果与还原力。

    (2)瀑布冲击,细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物质分子形态转换过程。

    (3)森林的树木,叶枝尖端放电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的负离子。

    (4)部分地壳岩石能够释放出一定的负离子。

    (5)通过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产生生态级小粒径空气负离子,模拟自然界雷电高压电离空气产生负电子,以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作为载体传播。

    负离子的科学应用:

    (1)医疗保健:因为负离子具有抗氧化(还原性)防衰老的突出作用;

    (2)临床应用:负离子在临床上防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疾病中取得了一定疗效。目前我国已有负离子类的家用医疗器械,开始将负离子应用于临床及保健。

    (3)疾病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恶性肿瘤等的作用机理有显著的作用。

    (4)环境领域: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清新空气的负离子标准浓度也进行了相关规定。我国也将负离子纳入了气象监测系统,在空气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5)空气环境:空气负离子已被当作评价环境和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人们漫步在海边、瀑布和森林时,会感到呼吸舒畅,心旷神怡,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离子。负离子净化空气的特点为灭活速度快,灭活率高,对空气、物品表面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均有灭活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