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能带有任何偏见的回答

评价 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可说是位贤君,也可称暴君。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其大力打击贪污,恢复经济着眼,历史记载朱元璋是少见勤政的皇帝;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其高压统治着眼,如杀戮功臣、文字狱及廷杖。洪武三年(1370年),杀中书左丞杨宪。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鉴于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虐暴乡闾,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条令,类似战国时代的“铸刑鼎”,已经隐约透露了日后屠戮的信号。后来的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借口。洪武八年(1375年),德庆侯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廖曾沉船淹死小明王,为朱元璋称帝扫清障碍。刘伯温蹊跷病逝。刘曾参与暗害小明王的密谋。洪武九年(1376年),空印案发。洪武十二年(1379年),贬右丞相汪广洋于广南,旋赐死。洪武十三年(1380年),诛杀左丞相胡惟庸。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锦衣卫,加强明朝特务统治。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案发。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以“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见诛,接续又诛杀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连“浙东四先生”(刘基、宋濂、章溢、叶琛)亦不能免。朱元璋还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被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谋反,牵连到十三侯、二伯,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领几乎一网打尽,此时又颁布《逆臣录》,诏示一公、十三侯、二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杀江夏侯周德兴,以及杀颖国公傅友德,与他同时被杀的还有蓝玉的副将,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立功的定远侯王弼,蓝玉死后不久,定远侯王弼就对傅友德说:“帝晚岁峻诛杀,我辈几无噍类矣”,朱元璋知悉后,赐死王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开国六公爵最后一位仅存者冯胜被杀。至此,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杀尽,开国六公爵除了邓愈外,可以说无一善终。这时朱元璋说:“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朱元璋晚年嗜杀,大臣们祇要观察皇帝当日临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视朝,若举带当胸,则是日诛夷盖寡,若按而下之,则倾朝无人色矣。”[5]总括而言,朱元璋诛杀功臣是铁的事实,这也造成靖难之役时,能勤王卫主的老臣已经不多见,仅存者只剩下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等人。曾经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还乡,特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但他的儿子朱同最后被赐自缢。清代学者赵翼说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除大诛功臣外,太祖也杀文人,吴晗《朱元璋传》中开列了被杀文人的名单:“处州教授苏伯衡以表笺论死;太常卿张羽坐事投江死(注,不是他跳江自杀,而是绑起来扔到长江里);河南左布政使徐贲下狱死;苏州经历孙右;曾为蓝玉题画,泰安州知州王蒙尝谒胡惟庸,在胡家看画,王行曾作过蓝玉家馆客,都以党案被杀;郭奎曾参朱文正军事,文正被杀,奎也论死;王彝坐魏观案死;同修《元史》的山东副使张梦兼、博野知县傅恕、福建佥事谢肃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赵介,死在被逮途中,曾在张士诚处作客,打算投奔扩廓帖木儿的戴良,畏罪自杀。不死的,如曾修《元史》的张宣,谪徙濠州;杨基罚作苦工;乌斯道谪役定远;顾德辉父子在张士诚亡后,并徙濠梁,都算是十分侥幸的了。”[6]有个别说法称,明太祖虽标榜复古,但有部分制度是学习元朝的,例如廷杖与责打臣下,有人称其违反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另外,其为了动员全社会,他十分重视户口普查,每个人有固定的义务,每个大臣首先是家臣,然后才是大臣。人民分为军户、匠户、民户,不允许随便转换工作,这与成吉思汗的十户非常相似。从前大臣上朝是不用跪对的,明朝则要。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5%85%83%E7%92%8Bhttp://baike.baidu.com/view/1690.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01
评价 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可说是位贤君,也可称暴君。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其大力打击贪污,恢复经济着眼,历史记载朱元璋是少见勤政的皇帝;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其高压统治着眼,如杀戮功臣、文字狱及廷杖。洪武三年(1370年),杀中书左丞杨宪。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鉴于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虐暴乡闾,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条令,类似战国时代的“铸刑鼎”,已经隐约透露了日后屠戮的信号。后来的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借口。洪武八年(1375年),德庆侯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廖曾沉船淹死小明王,为朱元璋称帝扫清障碍。刘伯温蹊跷病逝。刘曾参与暗害小明王的密谋。洪武九年(1376年),空印案发。洪武十二年(1379年),贬右丞相汪广洋于广南,旋赐死。洪武十三年(1380年),诛杀左丞相胡惟庸。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锦衣卫,加强明朝特务统治。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案发。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以“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见诛,接续又诛杀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连“浙东四先生”(刘基、宋濂、章溢、叶琛)亦不能免。朱元璋还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被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谋反,牵连到十三侯、二伯,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领几乎一网打尽,此时又颁布《逆臣录》,诏示一公、十三侯、二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杀江夏侯周德兴,以及杀颖国公傅友德,与他同时被杀的还有蓝玉的副将,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立功的定远侯王弼,蓝玉死后不久,定远侯王弼就对傅友德说:“帝晚岁峻诛杀,我辈几无噍类矣”,朱元璋知悉后,赐死王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开国六公爵最后一位仅存者冯胜被杀。至此,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杀尽,开国六公爵除了邓愈外,可以说无一善终。这时朱元璋说:“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朱元璋晚年嗜杀,大臣们祇要观察皇帝当日临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视朝,若举带当胸,则是日诛夷盖寡,若按而下之,则倾朝无人色矣。”[5]总括而言,朱元璋诛杀功臣是铁的事实,这也造成靖难之役时,能勤王卫主的老臣已经不多见,仅存者只剩下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等人。曾经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还乡,特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但他的儿子朱同最后被赐自缢。清代学者赵翼说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除大诛功臣外,太祖也杀文人,吴晗《朱元璋传》中开列了被杀文人的名单:“处州教授苏伯衡以表笺论死;太常卿张羽坐事投江死(注,不是他跳江自杀,而是绑起来扔到长江里);河南左布政使徐贲下狱死;苏州经历孙右;曾为蓝玉题画,泰安州知州王蒙尝谒胡惟庸,在胡家看画,王行曾作过蓝玉家馆客,都以党案被杀;郭奎曾参朱文正军事,文正被杀,奎也论死;王彝坐魏观案死;同修《元史》的山东副使张梦兼、博野知县傅恕、福建佥事谢肃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赵介,死在被逮途中,曾在张士诚处作客,打算投奔扩廓帖木儿的戴良,畏罪自杀。不死的,如曾修《元史》的张宣,谪徙濠州;杨基罚作苦工;乌斯道谪役定远;顾德辉父子在张士诚亡后,并徙濠梁,都算是十分侥幸的了。”[6]有个别说法称,明太祖虽标榜复古,但有部分制度是学习元朝的,例如廷杖与责打臣下,有人称其违反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另外,其为了动员全社会,他十分重视户口普查,每个人有固定的义务,每个大臣首先是家臣,然后才是大臣。人民分为军户、匠户、民户,不允许随便转换工作,这与成吉思汗的十户非常相似。从前大臣上朝是不用跪对的,明朝则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7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出生贫寒,祖籍在安徽的凤阳。父亲和祖父都是农民,小时候家乡发生饥荒,父母都在饥荒中死去。无奈做了和尚,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元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最荒淫的王朝,蒙古贵族疯狂压迫汉族人民,实行最野蛮的种姓制度,将汉人作为最低等的民族,中国文明处在灭亡的边缘。元顺帝至正5年,爆发了规模巨大的红巾军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但是基本上摧毁了蒙古对中原的统治。各地的义军揭竿而起继续斗争,朱元璋加入了起义军并且成为其中的首领。朱元璋的军队纪律严明,很快异军突起,相继消灭了各地的军阀势力。于至正15年出师北伐,迅速消灭了蒙古的残余势力,建立了明朝。这对中国文明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拯救了汉族人民,消灭了外来民族对汉族的压迫,是汉族的民族英雄。由于他出身于农民,所以对民间疾苦很了解,严厉打击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同时制订了《大明律》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朱元璋性格多疑,晚年大肆屠杀功臣,蓝玉和胡惟庸案就杀了超过15万人。同时加强皇帝集权,通过八股取仕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阻止了人们思想的进步,同时建立宦官特务组织,为以后的宦官专政埋下了伏笔。他大封诸侯王,为以后的内战埋下了祸根。总的了说他功大于过!
第3个回答  2013-10-27
朱元璋在很早就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管理集团”,这个大明国的CEO,在建立“大明集团”的时候就走着一条“特色创业之路”。

朱元璋的家庭成分属于乡村赤贫阶级,没有过多的社会资源可以利用。 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就缺少多元化、理性的政治理论、 信念与选择的社会里,朱元璋树立的哥们义气的榜样力量,其心理上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视。

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忠告,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朱元璋对此遵循不渝,自力更生,埋头苦干的华人奋斗精神在600年前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建立职业资格认证

管理模式无师自通

虽然只读过两年的私塾,但是这个放牛娃通过自学和社会实践完成了自己从草莽英雄到帝国君主的转变。

朱元璋在全国推行了一套极有创意的引凭制度。这套制度将身份证、通行证、许可证、各种执照之类的证照熔于一炉又分别打造,对于各种职业、各种身份的活动方式及其范围作了严格的规定,管理可谓细致入微。

商人有商引,盐贩有盐引,百姓外出有路引等等,可以看出在600年前,这位草根皇帝已经懂得了职业资格的认证。虽然朱元璋的动 机并非单纯的,还主要是以帝王的思维维护社会的管理稳定化,但是这种人治的管理观念在现在也并不落伍。

公开使用秘密警察

特务制度推向极端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将皇帝权威推向极端,并在未来的岁月里演化成我国的内阁——司礼监制度。从而酿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僵硬且风险极大的政治制度。

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开大规模公开使用秘密警察之先河,将我国的特务制度推向极端。锦衣卫极端的做法和制度建设,充满了高度的理想化色彩。虽然朱元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完美的朱家王朝,但是有违民主进程的集权统治和个人色彩还是把一项有创意的举动变成了枷锁。
第4个回答  2020-11-14

政治上,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