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怎么翻译

如题所述

意思是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公冶长》,原文节选如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扩展资料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4

译文: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公冶长》。

扩展资料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

《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

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

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

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二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公冶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8

译文: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原文: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1)伐:夸耀。

(2)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3)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公治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希望自己有善事也不张扬,有功劳也不夸张。」子路说:「我们也想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希望老年人能得到安养,朋友之间能诚信相待,少年人都能得到照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29
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