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按内容分为哪几类?

如题所述

教育评价,作为学校与社会教育的重要环节与手段,具有检测、诊断、甄别、预测、导向等多种功能。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对于教学评价的种类这一块的内容来说,主要是教学评价的分类,当然对于分类来说有很多的评价标准,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解一下最常考的几种分类方式。

(一)根据实施和总结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一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诊断性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原因。

比如:入学考试;分班考试;摸底考试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作用有: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

比如:单元测验;随堂测验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结果。

比如:期末考试


(二)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它的评价标准不是固定的,评价的标准主要是按照学生在群体当中的相对位置和名词来进行判断。这个评价的甄选性比较强,有利于学长群体当中比较优秀的人才。

比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水涨船高;拔大个;教师招聘;升学考试

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评价,它的评价标准是固定的,用固定的分数来进行评价。对于绝对性评价比较适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但是不利于甄选人才。

比如:四六级考试;毕业会考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评级者的过去和现在做对比或者对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比如:某学生第一次考试考30分,比二次考试考70分;某学生文理偏科

以上内容就是教学评价的常考的两种分类方式,对于这两种的内容来说大家是一定要去好好理解记忆才行的,大家在记忆的时候最好结合着例子来进行理解记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字号:大中小一、填空题:1.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2.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按评价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4.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5.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6.评价的总目标都可分解为三个子系统,即条件指标系统、过程指标系统和效果指标系统。而教育评价标准也相应由三部分构成,即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7.教育评价标准中的评语式标准可归纳为分等评语式、期望评语式和积分评语式三种。8.教育评价标准中的数量式标准可分为数量点式标准和数量区间式标准。9.教育评价中常用的量表有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模糊量表。 二、名词解释:1.教育评价P3: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2.教育测量P5: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对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3.教育督导P6:是指行使督导职权的机构和人员,受本级政府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4.教育评价过程P27:教育评价过程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具有时间的连续性、顺序性以及动态性,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是和管理过程相始终的。5.教育评价标准P63: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评价的目的。P9要点:1)获取信息的目的;2)诊断问题、促进发展的目的;3)控制和监督的目的;4)决策的目的;5)激励前进的目的。 2.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P11要点:导向的功能;2)诊断的功能;3)鉴定的功能;4)改进的功能;5)激励的功能;6)控制的功能。 3.教育评价有哪些特点?P14要点:1)教育评价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断;2)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国家的教育目标;3)教育评价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4)教育评价过程是主客体互动、评价与指导统一的过程;5)教育评价是一种心理特征鲜明的主体性活动。 4.简述泰勒模式。P22要点:泰勒模式又称"行为目标模式"就是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编制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然后依据行为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实际进行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具体评价程序参看教材P22-23) 5.简述CIPP模式。P23要点:CIPP模式是由L.D.Stufflebeam于1966年提出的。这一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 、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 和成果评价-production evaluation组成。CIPP是这四种评价的缩写。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评价看成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其中背景评价是为计划决策服务,输入评价是为组织决策服务,过程评价是为决策的实施服务,成果评价是为再决策服务的。 6.简述教育评价背景分析的主要内容。P35要点:对教育背景的分析主要包括1)社会发展背景分析;2)教育发展阶段性需要分析;3)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制度要求或评价委托人的需要分析--领导者及管理者需要分析;4)被评对象自身需要和心理准备分析等。 7.常见的教育评价机构主要有哪些?P38要点:1)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机构;2)民间学术团体的评价组织机构;3)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评价机构;4)自我评价的组织机构。 8.教育评价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P44要点:第一,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第二,评价的内容。第三,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第四,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第五,附录。 9.教育评价方案应具备哪些主要特征?P45要点:教育评价方案应具备1)目的性;2)可靠性;3)有效性;4)规范性;5)可行性。 10.简述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P46要点: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第一步,确定教育评价的目的。第二步,设计评价项目,即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设计评价项目。第三步,确定权重系数。第四步,确定评价标准。第五步,设计评价工具及采集信息所需表格,确定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第六步,确定评价的组织领导及实施程序。 11.简述确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P66要点:确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1)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3)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4)从被评者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评价主体的需要。 四、论述题:1.教育评价有哪些基本原则,在评价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P19要点:1.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有: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实效性原则。 2. 在评价中贯彻这些原则的要求与作法:1)贯彻方向性原则,最主要的是要求教育评价在确定评价目的和标准时,必须以国家的教育目标为基本的、总的依据。具体来说,要求要通过科学地设计指标体系的内容和标准,恰当地确定权重,合理地呈现和使用评价结果等,引导、推动教育活动朝着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所要求的方向发展。促进教育工作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 的出发点和归宿。2)贯彻科学性原则,要求确定的评价指标必须符合评价的目的,反映被评对象的本质特征,注意指标间的联系与交叉,避免指标重叠;评价标准要合理,即符合国家规定,又符合实际,评价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标准,克服主观随意性和感情因素的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价对象的性质相适应,尽量采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技术,定性方向和定量方向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评价信息的搜集更加全面准确,评价信息的分析处理更加科学,结论更加可靠。3)贯彻激励性原则,首先要使教育评价过程及其结果客观、公正、准确,否则,评价对象就会产生不安和排斥心理,这样不仅不能产生激励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制定评价目标和具体标准要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不要过高或过低,使被评对象通过努力有可能达到目的。第三,要求评价的实施者这样评价对象个体心理状态,评价技术的操作应考虑评价对象的可接受程度,要求评价者了解并尊重评价对象的意见,并向被评对象及时反馈评价的结果,以激发评价对象在进一步的活动中保持优势、克服不足之处的动机和行为。4)贯彻可行性原则,一是要求在正确、科学的前提下应抓住被评对象的本质特征,尽量简化指标体系;二是要求评价标准高低适度,同时注意评价对象的层次性、差异性;三是评价组织实施中,搜集信息的方法要在科学的前提下使其简化,让人能理解、会用。评价中应将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5)贯彻实效性原则,一是要求评价目的必须明确,针对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二是要求评价过程主客体相互沟通,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并帮助评价对象解决,有利于促使被评对象主动参与,自觉改进工作。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是实现评价目的的根本要求。 2.设计教育评价指标系统应坚持哪些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这些原则?P51-要点:1.设计教育评价指标系统应坚持的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可测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2.在设计教育评价指标系统中坚持这些原则才能搞好评价工作。1)坚持导向性原则一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目标方向,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要求。二是要坚持大方向和效目标的统一,要把总的方向和阶段性的重点统一起来。把工作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提高对阶段性效目标的评价,促进其落实,逐渐提高,最终全面实现总方向指导下的大目标。2)坚持科学性原则,因为科学性是人们做任何事都追求的目标。指标设计的科学性一是要求指标与目标一致;二是要求同一指标体系中指标要相容,不能相互矛盾;三是要求同一指标系统中,指标不能重复,权重分配协调;四是要求指标具有可比性,能反映被评对象的共同属性。3)坚持整体性原则,是指指标系统对目标反映的完备性、全面性。设计指标系统时,考虑要周到,不能遗漏任一重要的、反映评价对象实质的指标。但并不是要求指标事无巨细,主次不分,而是不能遗漏重要指标,尤其是一级指标。4)坚持可测性原则,要求设计指标时,尽量用具体可操作化的语言来描述,尽可能使指标定量化,或尽可能找到定量化的途径,尤其对于目的在于鉴定、比较的总结性评价更应该如此。对于为改进工作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并不强调可测性,而是坚持描述性的评价。这样通过观察或测量得到明确的结果,以便于综合得出评价的结论。5)坚持可行性原则。指标系统的可行性原则包括一是要求指标涉及的信息应易于获取;二是指标系统要简便可行,在设计时,要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反映事物的本质因素;三是简化量化的方法,使之易懂,便于操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