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鬼故事的张震的个人资料

如题所述

张震(1973- ) 出生于沈阳,97年3月推出“张震讲故事”节目;1998年9月28日主持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张震时间”节目,99年至今创作推出大量精品恐怖故事,风靡长江以北大专院校。   张震一直是电视台和电台两面混,不过不讲鬼故事了!   2008年12月26日,时值张震从事有声恐怖故事创作10年之际,张震推出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失控》,以文字营造惊悚氛围。昨日,他现身北京 张震新书首发式,谣言不攻自破。   下面是他的一些作品   张震讲故事 两份   张震讲故事 剪刀   张震讲故事 蜡笔画   张震鬼故事-清扫工   张震鬼故事木栅墙的后面   张震讲鬼故事 找啊找   张震讲鬼故事 那个人是谁   张震讲鬼故事 倒数第二排的第三个座位   张震讲鬼故事III眼睛系列:大伯   张震讲鬼故事III眼睛系列:姐姐   张震讲鬼故事III眼睛系列:女孩   张震讲鬼故事:死胎   张震讲鬼故事:我只要左脚的鞋   张震讲鬼故事:我在等人   张震讲鬼故事:你看见我了吗?   张震讲鬼故事:脸朝下   张震讲鬼故事:今晚他还来   张震讲鬼故事II-绳子   张震讲鬼故事II-杀人歌谣   张震讲鬼故事II-三个人的赌博   张震讲鬼故事II-弱点   张震讲鬼故事II-非死不可   张震讲鬼故事II-不在场的证据   张震讲鬼故事-楼道传说   张震讲鬼故事-红绸带   张震讲鬼故事-内衣(上)   张震讲鬼故事-内衣(中)   张震讲鬼故事-内衣(下)   夺爱记(上)   夺爱记(中)   夺爱记(下)   午夜灵音   抬棺材的   僵尸   远方来信   死者的日记   骷髅别墅   假鼻子   打不开的门   高考前的疑案   噩梦里的结局   杀人计划   深夜,擦玻璃的手   张震的故事第二部   夜半传呼   特别提示   声控灯   神秘的小女孩   请不要画我的脸   她是谁   晚自习的故事   还我心来   红馒头 绿馒头   粉色传单   赌命素描   未婚夫   看破人间   三个孩子   气球惊魂   车魂   鬼拍背脊   台湾校园鬼话   甘乃迪家族奇案   法官克星   第六感   毛主席惊魂   大蛇盗米   都是网名惹的祸   午夜横尸   葬尸团   一纸证明   402舍对门的那双手   梦的启示之唯一   恐怖的追杀   可怕的遭遇   鬼孩   暗夜幽明   第12夜   女中学生的故事   47号别墅   精神病院的报告   最后一个位置   饺子的故事   老王死了   雨季时他们会来   午夜电话   末班车   青雪故事06   青雪故事05   青雪故事04   青雪故事03   青雪故事02   青雪故事01   解剖室的窗户   雨夜尸变   盒子   寺院惊魂   我要搭车   张震的故事   猫哭   白色雪花点   解剖室的旧窗户   ICQ的故事   火   十月的故事   可以和你做朋友吗   谁 吓 谁   神秘的114房   丢失的皮肤   穿雨衣的女人   对面楼的姑娘   辫子   厕所里面的灯   他讲的鬼故事扣人心弦,非常惊悚,十分注意声音的搭配,建议胆小的朋友别听。   他的作品也被拍为影视作品,如《电梯》等。但是迟迟未被放映流过在网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张震(1973- ),出生于沈阳,97年3月推出“张震讲故事”节目;1998年9月28日主持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张震时间”节目,99年至今创作推出大量精品恐怖故事,风靡长江以北大专院校。张震一直是电视台和电台两面混,不过不讲鬼故事了! 2008年12月26日,时值张震从事有声恐怖故事创作10年之际,张震推出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失控》,以文字营造惊悚氛围。网络传言张震被自己讲鬼故事吓死,前段时间,他现身北京 新书首发式,谣言不攻自破。
第2个回答  2013-10-15
就沈阳某报报道中提及的“张震死了,被鬼故事吓死了”一文,以讲恐怖故事名声大噪的辽宁电台生活娱乐台节目主持人张震正式向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报及署名为王晓楠的作者向其公开登报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和平区人民法院也于当日正式受理此案。

张震在起诉书上说,今年7月25日,该报在第17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张震鬼故事,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的文章,在套红的引题上写道:“最近,在学生中传说,张震死了,被鬼故事吓死了。这是真的吗?”而且通篇文章,对他是否死亡没予澄清。据张震本人讲,文章刊登后,他的家人、同学、朋友及听众纷纷询问:“张震是不是出事了?”“张震真的死了吗?”这些大量的询问严重干扰了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给他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张震认为:该篇文章的报道严重侵犯了他的名誉权,故诉至法院,要求该报在同样的版面、位置,以同样的篇幅对其赔礼道歉。他称,他将保留进一步索要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