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圈地是什么意思 ?

跑马圈地是什么意思?

骑马圈地,又称跑马圈地,清初圈定土地归属的一种方式。

“跑马圈地”是指用强势占领不属于他们的土地。英国历史上有资产阶级的“圈地运动”,中国历史上的“跑马圈地”发生在清朝初期,入关的八旗子弟用骑马的方式圈定土地的归属,马能跑多大的圈子,其中的土地就属于他们家。这种行为激起了满汉矛盾,后被清政府止。

清朝起初在关外,土地很贫瘠,生活很艰辛。入关后,发现关内的土地大到他们不敢想象,于是就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内能跑多少就圈定多少土地归他的方式来确定明朝亡后遗留下的大量的皇室土地,继而蔓延到强占平民百姓的土地。后来被康熙制止了这种行为。

扩展资料

圈地令是清初入关以后,清廷纵容旗人圈地占为己有,收敛财富的一项土地政策。顺治元年顺治帝“设指圈之令”,“命给事中御史等官履勘畿内地亩,从公指圈。其有去京较远,不变指圈者,如满城、庆都等24州县无主荒地,则以易州等处有主田地酌量给旗,而以满城等处无主地不给就近居民。

”所谓“履勘”,事实上即不“履”,也不“勘”。而是“跑马圈地”,马力所至就是“从公指圈”的范围。圈地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将近京肥沃土地圈给清贵族,另外,圈山海关以外地让农民耕种叫“圈补”;

二是原来圈占地离京太远,或因“碱盐不毛”地,来补还近京被圈农民叫“全换”;

三是凡明王室所遗留皇庄各州县“无主荒田”,一律划归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叫“圈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骑马圈地,又称跑马圈地,清初圈定土地归属的一种方式。

“跑马圈地”是指用强势占领不属于他们的土地。英国历史上有资产阶级的“圈地运动”,中国历史上的“跑马圈地”发生在清朝初期,入关的八旗子弟用骑马的方式圈定土地的归属,马能跑多大的圈子,其中的土地就属于他们家。这种行为激起了满汉矛盾,后被清政府止。

清朝起初在关外,土地很贫瘠,生活很艰辛。入关后,发现关内的土地大到他们不敢想象,于是就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内能跑多少就圈定多少土地归他的方式来确定明朝亡后遗留下的大量的皇室土地,继而蔓延到强占平民百姓的土地。后来被康熙制止了这种行为。

扩展资料:

顺治四年、八年清政府又两次颁布圈地令。根据上述命令,旗人携绳骑马,大规模地圈量占夺百姓土地。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饥寒迫身。圈地主要在近京三五百里内的顺天、保定、承德、永平、河间等府(今北京、河北北、中、东部及辽宁西南部地区)进行,圈占总数达16万多顷(一说19万多顷)。

驻防外地的八旗在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宁夏等地也进行过圈地,但规模较小。圈地给各地百姓带来极大痛苦,所圈之地,原田主被逐出家门,背乡离井,因此纷纷起而反抗。

顺治四年,大规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碎的圈地、换地仍不断发生。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作出永远不许再圈的决定,圈地至此最后停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07

骑马圈地,又称跑马圈地,清初圈定土地归属的一种方式。

“跑马圈地”是指用强势占领不属于他们的土地。英国历史上有资产阶级的“圈地运动”,中国历史上的“跑马圈地”发生在清朝初期,入关的八旗子弟用骑马的方式圈定土地的归属,马能跑多大的圈子,其中的土地就属于他们家。这种行为激起了满汉矛盾,后被清政府止。

清朝起初在关外,土地很贫瘠,生活很艰辛。入关后,发现关内的土地大到他们不敢想象,于是就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内能跑多少就圈定多少土地归他的方式来确定明朝亡后遗留下的大量的皇室土地,继而蔓延到强占平民百姓的土地。后来被康熙制止了这种行为。

扩展资料

顺治四年、八年,清政府两次颁布围地令。根据上述命令,旗手们用绳子骑在马背上,围成大圈占领人民的土地。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占领,他们被迫流离失所,他们又冷又饿。

圈地主要在距北京三、五百里以内的顺天、保定、承德、永平、河间等地(今北京、河北省北部、中部、东部和辽宁省西南部),共计16万多公顷(19万多公顷)。

其他地方的八旗驻军也在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宁夏等地进行了圈地,但规模较小。圈地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原来的土地所有者被赶出了他们的家,远离了这口井。因此,他们起来造反。

顺治四年,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已经停止,但零散的圈地和换地现象仍然存在。康熙4月24日作出决定再也不绕圈,至此围场终于停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骑马圈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跑马圈地”是指用强势占领不属于他们的土地。英国历史上有资产阶级的“圈地运动”,中国历史上的“跑马圈地”发生在清朝初期,入关的八旗子弟用骑马的方式圈定土地的归属,马能跑多大的圈子,其中的土地就属于他们家。这种行为激起了满汉矛盾,后被清政府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