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一辩

如题所述

以“大学教育应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为例文:吴青霞从接触辩论赛以来,一辩是我最常打的辩位,以至于后来一直想尝试二三辩也被大家“不信任”,所以也就一辩这个辩位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老实说,“大学教育应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是一个很老的辩题,也是一个很令当代大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拿到这个辩题,第一步需要“剖题”——也就是将这个辩题分解:首先我们先来分析几个名词:何为“大学”?211、985、二本、三本?那专科算不算?职业学校是不是?而研究生教育、甚至博士、博士后教育能不能算在大学教育里面?在此基础上的大学教育又是什么?除了课堂知识外,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社会教育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下一个名词是“市场”,相比之下关于市场的定义争议还比较小,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市场,双方的争议都不会太大。接下来我们来看剩下的词。“导向”作为动词,也会是双方的争议点。何为导向?是简单的引导性质的?还是带有硬性的要求性质的?是一个目标?如果将它看做强制性的要求那正方明显很吃亏:如果以市场为目标,那就会带有某种偏激,因为市场毕竟还在完善中,他也有自己的不足,这时反方就很可能抓住这一点反驳:以原本就有缺陷的事物作为目标那导向的结果会不会更是错误的?所以在定义时就要十分注意,关于一个事物的定义世间有很多种,就像是《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也有不同的,你需要的是挑选符合己方观点的定义。最后一个词“应不应该”这规定了本次辩题是一个是非取向的题目,不像“男人比女人更烦恼”中的“更”,“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中的“大于”属于程度性辩题需要打一个比例,而“应不应该”要打的更加绝对性。确定好定义,接下来就是确定己方打点了,这也是作为一辩最忙的时候。你会发现讨论的时候其他辩手都在“胡侃”,天马行空,而只有你老老实实的记下来,因为这时的你最重要的是听大家的想法,进行分析,哪些是对的哪些需要组合,哪些需要去掉,最后将这些点按一定顺序将你的一辩辩词写下来,这个顺序可以是逻辑顺序可以是并列可以是正反,就依辩题而定。一般情况下,经过这个程序的训练后你会发现,一辩的逻辑性一般都很强。一辩还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攻辩小结,这个程序在攻辩之后,总结在一辩陈词和攻辩环节对方的漏洞,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就巩固己方观点。这儿有个小技巧,如果你没有把握在赛场马上抓住对方的漏洞,那你可以事先准备好对方的打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出现了就打个勾,在小结的时候就可以条条是道了。接下来一辩还将参与自由辩,关于自由辩技巧就不多阐述了,可征询二三辩选手。其实一辩在整场辩论中是一个开山石,更是一个奠基,如果一辩的定义,论点都把握错了那这场比赛胜算就不大了!其次一辩还需要一种演讲家的气场,需要体现出你个人的气质。这只是我的小小体会,与大家共同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