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大社会背景下的几个"关键词"的具体含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1-13
最佳答案
  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 对EPD课堂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市东城区研修中心 陈红

  EP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EPD课堂教学原则

  EPD课堂教学原则是“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又称“16字实验原则”。

  (一)解读“16字实验原则”

  主体探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建构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动探究精神与能力。

  综合渗透: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以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核心内容,将相关学科内容以及校内外相关信息综合起来,随机渗透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

  合作活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将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及全班讨论与其他合作探究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

  创新发展:教师要注重以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相关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与“16字实验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学习内容上,要精选对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学习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与人合作,形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度。在课程资源上,要构建开放式的课堂,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可见,“16字实验原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16字实验原则”中的“主体探究”、“合作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16字实验原则”中的“综合渗透”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精选对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构建开放式的课堂”的要求;而“创新发展”是EPD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EPD课堂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一)“主体探究”原则的实施

  1.注重同步设计与同步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

  2.注重把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知识预习与问题探究作为起步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促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

  3.指导学生独立选定研究专题,并进行自主探究。

  案例一:北京55中刘爱英老师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节课,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我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带领学生实地调查北京首钢,了解首钢在实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预习和调查的资料,通过展示、讨论、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为北京首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学生各抒己见,如何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一案例说明,教师非常重视课前知识预习和课堂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综合渗透”原则的实施

  1.注重在分科课程教学中确定EPD相关知识点并实施渗透教育。

  2.注重在综合课程教学中确定EPD相关知识点并实施渗透教育。

  案例二:北京5中分校刘凤英老师《长江》这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有长江巨大的水能、长江的航运、长江洪灾等三部分内容。教师选择了“长江洪灾”这部分内容作为EPD渗透点。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让学生体验洪水的巨大破坏力。然后出示长江洪灾发生频率表格,让学生看出长江洪灾的发生频率很高。引出问题:长江为什么洪水多发?教师发给每组同学1998年长江洪灾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分析长江洪水多发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接着,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洪呢?最后,教师小结:只有给水以家园,给万物生灵以家园,人类才有自己的家园;只有给水以活路,给万物生灵以活路,人类才能生存与发展。

  这是在地理学科中确定EPD相关知识点并实施渗透教育的一个案例。从这个案例看出,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合适的EPD渗透点,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充分参与,初步形成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提高了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三)“合作活动”原则的实施

  1.注重为小组和全班讨论及其他合作探究活动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2.注重启发各层次学生参与讨论,以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和集体探究精神。

  3.注重教师同学生的合作,有效发挥教师在深入理解难点并掌握重点知识方面的主导作用。

  案例三:景山学校赵国红老师的《巴西》这节课,课前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为四个小组:巴西概况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每个组有一张组员分工表,组员各负其责,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对各组的资料进行精选和把关。课堂上,巴西概况组的同学根据查询的资料,介绍巴西的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热带雨林组的同学分别扮演林业部长、外国开发商、当地农民、生态学家等角色,通过角色模拟讨论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巴西经济发展组的同学模拟巴西工业部长、农业部长等政府官员与外商见面会商讨投资问题。巴西之旅组的同学模拟导游,带领全班同学走进巴西,领略巴西风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组进行点拨、补充和评述。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和集体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