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之道:如何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

如题所述

绩效考核要具有实效就要对企业前期做好人力资源诊断,做出人力资源分析,对部门岗位做出正确评估和分析,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绩效考核失去公正性,即会挫伤员工积极性,不利于鼓励员工创造性地、保质超量地做好工作,严重时误导企业用人决策,产生逆向分配;相对的,绩效考核确保公正性则能激励员工,消除抵触情绪,提升团队的协作水平,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人力资源决策,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率。但是绩效考核运作时常以目标为导向,实施到个人身上时,地域等客观条件的差异会对其绩效考核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使绩效考核存在不公正性。

作为一个管理体系,绩效管理除了绩效考核外,还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反馈和绩效监督等相互连接、环环相扣的重要内容,要使绩效考核切实发挥效用,须依赖于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良好运作。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就是绩效考核,即如何准确、有效地获取员工的考核结果。关键是要解决好绩效考核不公正问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企业应明确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指标的量化也要随着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而逐步加大力度。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或刚起步不久的企业,由于该阶段企业主要是抓销售,客观存在的内部管理能力还不足以支持获取过多的定量指标数据,因此要想做到定量指标多一些不是一件可以立竿见影的事。单独从考核指标量化来看,考核指标应分阶段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尤其要考虑数据的获取成本,并随着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来逐步完善,不必过分要求一步到位。而且无论企业处于何种阶段,都可能会涉及到定性指标的量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解决方式,在企业实际操作中,这两种方式可以联合使用。

直接解决办法是针对定性指标可采用标准描述法,即将定性指标的评分标准按照优、良、中、差4个等级进行描述,界定清楚每一等级的评分依据。等级不应过多,一般以4个为宜,否则将会增加标准界定的难度,但也不宜过少,否则达不到“量化效果”。每等级可对应一个分数段或固定分数。在描述评分标准时,应尽可能描述得具体、准确一些,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这些标准,让定性指标逐步得以“量化”。
间接解决办法适用于定性指标无法得以较好的“量化”,则可通过增加绩效管理手段来弥指标量化的不足。这些手段主要有:要求考核者针对评分结果写明理由,尤其是评估为“优秀”的指标,或者要求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沟通,并填写绩效沟通记录表,以监督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也可以加大绩效考核申诉的管理力度,鼓励员工申诉等等。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醒考核者认真对待考核评分,尤其是对定性指标的评估。

在现实中,为避免考核结果“趋高”或“趋中”的现象,很多企业采取多种管理手段。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

1.强制分布法。该种方法有很多,包括比例强制分布,如正态分布;数量强制分布,即规定每一考核等级的人数限制:或者二者联合使用。 
强制将评分结果拉开差距。即对同指标或不同被考核者,要求打分结果必须拉开定分数,避免分数集中度过高,或基本无差异。 

2.固定评分法。即对定性指标设计优、良、中、差等若干级别,每一级别对应于固定的分数,不允许评出固定分数之外的分数。例如,“优秀”对应的就是100分,“良好”对应的就是80分,因此,在打分时,根据被考核者实际情况只能打100分或80分,这样设计一方面避免过多的人为干扰,另一方面也可将分数段强制性地拉开差距。 
对于这些管理办法,各企业都有运用,每一种方法都有优劣势。然而,经过深入研究,对定量指标数量较少或定量指标权重比较低的企业来说,运用强制分布法是众多方法中相对较好的方法,但关键是如何“强制”。

从优势上说,强制分布法不仅能够较好地避免考核“趋高”或“趋中”现象,而且能够控制企业人工成本。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强制分布法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正态分布去设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做。

当然,强制分布法也有它的劣势,即强制要求高分的比例或人数,这本身就带有不公正性。但是,强制分布存在的很多优点是值得企业关注的。除了能将考核结果拉开差距并可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外,关键是能够引导考核者认真对待考核,让考核变得更为有效。由于有强制分布的要求,到底要给多少人高分,给谁高分,将成为摆在考核者面前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考核者认真对待每一个被考核者,尽量给出公正的评价。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实施推行,也会在定程度上让考核者养成“严谨对待考核”的习惯,久而久之不公正因素就会逐步减少,而这时强制分布法也就可以“退居二线”,不必采用了。所以,总体上看,强制分布法还是利大于弊,可以作为企业的首选。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一直受到质疑。但是世上没有绝对的公正,绩效考核制度的本身就存在着无法彻底消除的局限,而绩效考核制度的先天性缺陷,最终必然会影响到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摒弃绩效考核。相反,我们应该在研究公司现状的基础上,摸索出适合当时的考核制度,并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和时间变迁,不断地改进完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正面功效,尽量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而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1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往往与员工的奖惩、晋升、培养等密切相关。考核结果的公正性能够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促使员工提高自己 ,弥补不足 ;能使员工产生公平感 ,有利于消除抵触情绪 ,提升团队的协作水平 ;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人力资源决策 ,降低人力成本 ,提高生产率。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一是绩效考核工作本身是一种人评人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考核者的态度、能力、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完全避免主观随意性;二是考核者名誉被考核者往往存在相互信任、理解、配合不够的现象,影响考核的客观公正;三是其他干扰如私心杂念、弄虚作假、领导说情等等。那么,如何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呢?CubicHR专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注重一下细节: 一、统一绩效考核的理念和认识。通过培训和宣贯等多种方式,让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意识到绩效考核对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升自身的工作业绩、工作效率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只有大家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的作用,才能真正重视绩效考核工作。 二、必须建立一个岗位职务描述和目标管理体系,使每个员工真正明白自己的职位应承担的职责、工作目标和应达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并且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实施不同的考核评估方法。如销售人员、售后服务维修人员是用每月目标考核办法,管理人员则是用年度目标的考核办法。 三、明确各部门管理人员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的职责,包括直接上级负责下级的绩效考核,由上下级共同讨论、签订考核目标任务书,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对下级进行计划跟进与指导,并记录关键事件,期末进行绩效考核和面谈反馈等。另外,还要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流程。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不仅仅包括绩效考核,而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等四个环节。在绩效管理实施时,不仅要做好绩效考核,更重要是要做好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不断循环的整体,促使员工和组织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员工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双赢”。绩效考核在促进企业战略实施、激发员工活力方面意义重大。只有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作用,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才能使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上观点系作者观点非第五立方观点,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要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12
目前,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或是国家行政机关单位,都有进行绩效考核。但很多单位不实施绩效考核时,员工们都还工作如常,相安无事,实施绩效考核后反而矛盾重重,风波骤起。“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曾被称作中国企业十大管理难题。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7000多位职业经理人面对的困难中,第一困难就是绩效考核。那么,绩效考核到底难在哪?笔者认为,绩效考核难就难在它的公平性。
一、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岗位职责不明晰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的就是在什么岗位上该干些什么,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分工要明确,职责要清晰,每个人只要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纵观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岗位描述非常具体细致,从一个文秘打字员一直到高级主管,都有自己的岗位描述。而我们很多组织现在所缺失的正是这种岗位描述,我们对岗位的定位往往很模糊,或者是有明确的岗位定位,却没有清晰的岗位职责,认为年轻人要好好干,一个人干三人的活才好呢,这样才能锻炼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实际上这并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正因为岗位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导致考核标准无从定起,更谈不上考核的公正性了。
2、考核指标不量化
适应性与主动性(25%):能系统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计划,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条理清晰;服从领导,适应新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工作积极主动;围绕工作目标,有创新精神,主动尝试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主动寻求解决方法。
责任心(25%):富有责任心,总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有自信心,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气馁,积极寻求克服的办法,直到达成目标;敢于承担责任,不推诿责任,不掩饰问题,不为错误找理由;品格正直诚实,尊重事实,言行一致,工作作风务实。
学习与成长(20%):具有危机意识,努力学习求知,掌握本业务领域的新方法、新知识;能虚心接受上级对其的绩效反馈,并在工作中加以改进;善于分析、判断、应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和定位,注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团队精神(20%):工作中以大局为重,有部门整体团队意识;宽容大度,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同事,在工作中注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能主动与其他员工进行协作和配合,以实现部门总目标。
遵守纪律与职业操守(10%):遵守法律法规及本单位劳动纪律等规章制度,对工作执着,专注与不懈,全心投入;为人诚实负责,不斤斤计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承担工作压力,不发牢骚,不背后议论他人是非。
上述考核内容在定义绩效考核指标时,仅仅停留在考核德、能、勤、绩等一些笼统的概念上,由于指标得不到有效量化和细化,对员工的考核往往就成为直线经理或高层领导的主观评价,这样的考核肯定会有失公正,以至于考核结果都不敢公开,更谈不上绩效面谈和反馈,因此很难取得员工的信服。我们再仔细看看,其实这不是在考核绩效,而是更倾向于考核能力。考核绩效就是该干什么事、干的如何,而如果要考核能力,应依据能力胜任模型进行考核。因此,能力跟绩效考评的内容不一样,而且,能力考核的周期应该是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为宜,而绩效考核的周期可以是一个季度一次,能力考核实施的是多方位考评。一般来说,在一个组织的日常工作管理中,只有招聘、岗位调整和晋升提拔的时候才应该考核工作能力。
3、主观意识影响考核的公正性
在绩效考核中,被评价者的主观意识往往会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评价者的主观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晕轮效应。指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为对他的某一特点有强烈的感知,而掩盖了该人其他方面的品质。在这种效应下,评价者通常会给自己宠爱的部下较高的分数,对不喜欢的员工就给予较低的分数,这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
②趋中倾向。指有些评价者不愿得罪人,将其属下的考核分数集中在某一固定范围的变动中,分数拉不开差距,使评价结果没有好坏差异。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直线经理身上。
④近因效应。指最近或者最终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评价者从而以一种不够客观的眼光去考核员工。
4、考核结果不反馈
我们知道,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绩效考核结束后,员工有权利了解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的业绩是否达到既定目标,这便于员工对自身的工作有正确、客观地认识。现在我们往往是只公布考核结果,而不做任何绩效反馈和面谈。这样员工就无法了解自己的绩效到底哪里存在问题,如何改进,认为我一年到头也是辛辛苦苦,勤奋有加,为什么他就能优秀,我却只有合格。这最终会在员工心中造成一种误解:考核都是领导的事情,领导爱给谁优秀就给谁优秀,我再拼命都是白搭。这样的绩效考核在员工心中的认可度非常低,越考核大家反而越没有积极性,越考核员工间矛盾反而越来越大。
二、绩效考核改进措施
1、考核应与岗位职责挂钩
在绩效考核中,需要针对不同岗位的职责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考核角度。有的组织,领导本身对员工的岗位定位模糊不清,这个员工应做哪些工作,他的职责是什么,他的工作对组织的意义和作用怎样,领导都不清楚,如何评价员工更无从知晓了。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岗位和职责,否则绩效考核失去了基础和依据。还有的虽然有对员工进行定岗,岗位也有明确的职责要求,但对员工的绩效要求却大大超出其职责范围,这样,员工同样会觉得不公平。再有一种情况是绩效要求虽然明确,但是被考核者缺乏足够的资源与权限。工作本身是应该做的,但实施起来要不断地请上级批示,并协调很多其他的工作环节,即他的工作不是靠他一个人的能力能完成好,如果考核的时候只看他的最终结果不问过程,这显然也有失公平。所以,要实现绩效考核的公正,明确的岗位梳理、权限匹配,顺畅清晰的流程是先决条件。
2、考核指标要清晰,标准要分类
“考什么”是指考核的内容必须完整、有针对性,同一个组织下,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标准、工作内容也有区别。例如业务人员的考核指标应该尽量量化、细化,可采用平衡计分卡法进行考核,即以业务指标、财务指标、质量指标等为主要考核内容。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更侧重于工作量、完成时限、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等。只有考核指标清楚了,量化细化了,考核时才可以用数据说话,以事实为依据,很大程度上就能降低评价者的主观意识。同时,考核指标还要考虑到工作的难易程度,例如对待从事开拓性业务的人员就不能将其业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目前大多数组织的考核内容大都千篇一律,不同类型部门考核内容差别不大、针对性不强,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还有不同岗位的人员之间要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假如以一个直线经理的考核标准去考核一般办事人员,那他多数是达不到要求的。
3、考核部门要明确,权限要下放
考核到底应该由谁来考,有的组织是由最高领导层定所有人员的最终考核等次,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有失公正。因为最高领导层很难全面了解所有员工的工作表现,容易出现等次为优秀的都是直线经理,这无疑会打击一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问题员工的出现,最终使得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下降。因此考核权限应逐层下放,即一般员工的考核应该是直线经理的责任,也就是应该由直接上级负责下级的绩效考核,由上下级共同讨论,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下级进行计划跟进与指导,并记录下关键事件;期末进行绩效考核和面谈。直线经理的考核才由组织的最高领导层负责。也有人认为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实际上人力资源部在考核中的角色定位为提供工具、培训、组织、协调。人力资源部对考核的责任包括:设计、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向直线经理宣传、推广考核制度的意义、方法与要求;督促、帮助各部门贯彻考核制度,并培训实施考核的人员;收集反馈信息,包括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记录和积累有关资料,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最后根据考核结果,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4、考核结果要反馈,要面谈
只做考核而不反馈结果,考核便失去其重要的激励、奖惩与培训的功能,这是很多组织都忽视的地方。反馈的方式主要是绩效面谈,对于绩效差的员工,因为谈话具有批评性,且与随后的奖惩措施相联系,所以很敏感,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绩效面谈应做到对事不对人,绩效差的员工,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工作态度不良、积极性不足、缺乏训练、工作条件影响等等,应将焦点置于以数据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的绩效结果上,先不要责怪和追究员工的责任与过错,尽量不带威胁性。其次是谈具体,避一般,不要做泛泛的、抽象的一般评价,要拿出具体结果来支持结论,援引数据,列举实例。最后通过双向沟通,找出绩效较差的原因,共同商量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参考文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