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学生早恋呢?

如题所述

现在,中学生早恋已不再是什么新鲜话题。我们知道,学生早恋只是人生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它处在儿童向青年过渡,个体生活、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重要时期,处在家庭伦理观,社会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现象既不必惊慌,也不应漠视不管,而应持积极、慎重、恰当、稳定的态度,适时地对学生早恋行为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让早恋的学生过好这一关。
一、早恋中的少男少女的心理特征 l、欢乐喜悦感。
表现为双方很乐意在一起。相互眉目传情,感到有许多话要说。觉得生活美好,视野开阔,心情舒 畅愉快,产生爱屋及乌的“移情效应”。 2、痴迷陶醉感。
为对方的生理心理素质及表现出的整体气质所吸引征服,产生如痴如醉的迷恋之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以至于产生“光环效应”,将对方理想化,完美化,看不到对方的缺点,甚至将对方的弱点也视为优点,如将男生的野蛮无礼视为勇敢无畏,将女性的矫揉造作视为娇嗔可爱,陷入爱情“盲点”。 3、羞涩不安感。
有的少男少女在初涉爱河时,因为对生理心理变化的困惑不解,产生的不是欢乐愉快而是羞涩不 安、不知所措,内心充满痛苦和矛盾。一位初三女生在咨询来信中说;“也许由于年龄的增长,逐渐对异性产生了一种好感。我和他相隔咫尺,相互都有一种默契。现在在家里复习功课,怎么也看不进书,而且有时心中还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空虚感,有时会 使我胡思乱想。我对于这些真的很恼火,我这些感觉是不是很坏呢?你愿意帮助我这样一个愿意自拔的中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吗?” 4、疑惑戒备感。
自身不定因素很多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疑惑戒备感,从而加剧心理上的冲突与焦虑。
二、早恋的原因
一般来说,中学生早恋不外乎以下几种心理诱使: 1、性心理驱使。 进入青春期,性生理发育引起的第二性特征突变和心理上自我意识增强形成的合力,使中学生的性意识迅猛觉醒、涌动,从而进入性的活跃期。青少年由于性心理的驱动,喜欢接近异性,当遇到自己钟情的异性时,爱慕之情便油然而生。 2、赶时髦心理。
中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从众心理和模仿性极强。大众传媒和现实生活中的恋爱“榜样”,使他们产生了也要尝试一下的赶时髦心理。正如一位初二男生所说:“看着班上很多男生都有了女朋友,我也想有个女朋友,免得让同学们笑我无能。” 3、互相倾诉和寄托心理。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回到家无人与其做伴。同时又由于生理心理变化,有些事他们又不愿让父母知道。这样一来,他们感觉很孤单,很容易导致孩子寻找异性寄托情感。 4、逆反心理。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异性同学接触,便认为早恋。于是严禁他与异性同学接触,甚至在孩子接电话时一直坐在电话机旁边听完为止,这样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去早恋。
5、独生子女普遍化。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像以前的孩子大多数是多生子女,在青春期时可以从兄弟姐妹身上观察到异性的变化,从而诠释青春期的某些神秘变化。
三、学生早恋的特征
l、行为目的不明确:成人恋爱目的明确,即结婚建立家度。 学生的恋爱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对恋爱的真实意义也不清楚,他们的相恋只是真实情感的体现,不带有任何功利思想。 2、行为方式简单、隐蔽。
学生早恋多采用较为隐蔽的方式如传递书信,悄悄约会等方式。 3、心里充满着矛盾。
学生早恋始终摆脱不了两种心理矛盾:①想接触,却又怕被别人发现的矛盾。绝大多数学生早恋均怕被家长、老师、同学发现,再加上伺单的高频率接触又增大了被发现的可能。因此,早恋的学生总是担惊受怕。可他们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思念,甚至在课堂上传纸条,进行所谓的“纸条恋爱。”这个矛盾时常困惑着学生,以致影响了学习。②恋爱中愉快与痛苦的矛盾。由于学校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再加上其它各方面的原因,常常会使双方收不到对方的纸条,这样会使对方焦虑不安,尤其是见到自己的心上人与异性同学来往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嫉妒,使其更加痛苦。 4、早恋过程简单。
中学生一对一的早恋,一般不会保持多长的时间,少则二个月,多则两年。但是,一对一的早恋过程结束并不意味着这对学生的早恋阶段已结束,有些学生还会继续去找自己的“意中情人”。
四、正确对待学生早恋
要认识到学生早恋是人生发展的正常现象,但又是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现象。因此,家长也不应把学生早恋视为洪水猛兽。对早恋要加以指导,既要保护他们对异性的纯真感情,也要对他们的行为批评、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有责任,但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更有责任。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生理上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变化可能接近成人,但心理上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生理上的变化。此时的心理还很脆弱,根本经不起由早恋带来的刺激和打击,进而会影响双方的学习。同时,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心理开放性。此时,正是广交朋友的大好时机。但是,恋爱却具有较强的封 闭性。这时早恋,必然会使双方失去广交朋友的机会。再之,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学生,自身有许多不定 因素,再加上周围情况变化比较快,今天的心上人,明天可能不屑一顾,今日近在咫尺的同学,明日就可能各奔东西,缺少恋爱所具备的相对稳定性。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看出,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与异性交往实际上是孩子在努力探索自我,走向成熟和独立;我们应鼓励异性同学之间正常的交往,因为这样有助于智力、兴趣、性格等方面的互补。但 对于孩子的早恋行为,家长往往会感到震惊、愤怒。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不争气,“谈情说爱,不学好,没出息”。有的家长拳脚相加,三令五申,勒令断绝关系。我们认为,只要对孩子热情关怀,耐心疏通,因势利导地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是可以让他们摆脱 早恋羁绊的。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
1、进行恋爱观教育。爱情是男女两方最真挚的爱慕,目的是结婚,建立家庭,并要求双方承担一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决不是一件赶时髦的事情,经济尚未独立,心智尚末成熟的青少年,闯人爱情领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冒险性和冲动性。过早的恋爱,容易分散精力,耽误时光,而且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其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不足以处理早恋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感情问题,很容易草率行事,造成终生遗憾。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用理智战胜感情,尽早割舍不应有的恋情。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约之以规相结合。动之以情,是指父母正确理解孩子的情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6
何谓“早恋”?在提法上颇有争议。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社会规范来说,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生活尚未独立。恋爱的目的是两性结合成婚,这需要经济上独立生活上自立而且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中学生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二是谈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男22岁,女20岁)相差甚远。恋爱是结婚的准备,如果恋爱的年龄与结婚的年龄相差太远,那就有悖常情了。

初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16岁,平均年龄为14.20岁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点:一是朦胧性,对两性间的爱慕似懂非懂,不知何为爱。二是单纯性,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成年人谈恋爱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三是差异性,表现为女生有早恋的较早、较多,可能与女生发育较早有关。四是不稳定性,两个人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成熟,理想、志趣、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可能引起爱情的变化;恋爱越早,离结婚之日越长,就越易夜长梦多。五是冲动性,缺乏理智,往往遇事突发奇想,莽撞行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11-12
学生早恋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学生早恋,并且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学生早恋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和情感需求。早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情感交往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积累爱与被爱的经验。
学生早恋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年轻人在感情方面缺乏经验和成熟度,容易受到情绪波动和外界压力的影响。早恋可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过早涉及性行为也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和精神压力。因此,在评价学生早恋时应该综合考虑其积极和消极因素。
针对学生早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和帮助他们。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培养,提供正确的性知识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家长和老师也要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情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媒体应该宣传正确的恋爱观念和道德价值观,避免过分渲染早恋的负面影响。社区组织可以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那些在早恋中遇到问题的学生。
学生早恋是一个复杂而多面性的问题。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并且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决。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正确的恋爱观念和行为准则,让他们在感情发展中获得积极的经验和成长。
第3个回答  2023-08-22
学生早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不过分批评或者鼓励学生早恋。早恋本身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所有早恋都视作问题,因为有些孩子在感情上发展得较早,并且能够处理好学习和感情之间的平衡。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权。学生早恋可能是个人情感需求的体现,也可能是对爱情和成长的一种探索。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经历这段感情,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感情问题,明确了解责任和后果。
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感情发展,并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学校也应该提供相关教育课程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婚姻和性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生早恋也需要关注其带来的潜在问题。早恋可能会导致学业压力增加,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过早地进行性行为可能会带来健康和心理风险。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提供相关的性教育知识,让学生了解性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保护自己。
对于学生早恋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理性和尊重的态度。早恋无论是好是坏,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辨别和处理。通过加强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爱情和感情问题,并更好地平衡学业和感情发展。
第4个回答  2013-07-26
  其实不应该存在早恋这个概念。“恋”是什么?这是人类固有的情感,人在一定的年纪,一定的环境下自然产生的感情,为什么会有早晚之分呢?婚姻有早晚之分,但是恋爱实不应该有早晚之分的。如果非要说有早晚之分,那除非把恋爱当作是婚姻的准备,恋爱就一定要结婚。但是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自然的事。关于中学生谈恋爱的问题这些年来一直在谈,也一直在禁,但是效果如何呢?是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么?当然不是,可以说是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现在这一问题已经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现实,我们应该正视和接受。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对中学生做好性教育。
  在国外很多国家都不存在早恋这个词,而青少年也并不因此受到很大的伤害,很值得我们的学习和借鉴。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思想观念也不应该再陈旧下去了
以我之见,学生应该有这样的课程,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恋爱观,具体参照百度百科,说的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