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形象分析

如题所述

于连的形象分析: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6
于连所处的时代,正是一场社会变革的前夕,他的个人悲剧是空有一副改变社会的头脑却没有赶上这场变革,以至于生命被强大的统治阶级所吞噬。于连所特殊的地方在于他是纯粹感性的。无论对爱情,还是个人前途,完全是照着第一想法,说干就干。这种性格加速了他提升的步伐,也加速了他人生的毁灭。这也是主导他情人命运的性格所在。社会生活中,于连认定了一定靠要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他便不择一切手段,违心地背诵《新约全书》《教皇传》。这也是大多数人所诟病的,认为他虚伪。可是对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不这样走他还有什么途径?至少这样,比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之流要强得多。于连的虚伪,是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而所谓的上流社会,他们的虚伪,则是无休止地勾心斗角,是彻底的腐化。于连身上,切实表现了人性“恶”的一方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但这样至少比上流社会的“伪善”强得多。而这也造成了于连命运的悲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24
小说《红与黑》中的于连,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分析过程如下:
小说中索黑尔父子相互敌视的紧张关系令人莫名其妙,比如书中开始便写到老索黑尔和于连的冲突,由于老索黑尔叫了于连两三声没有得到回答,他就扑上去给了于连一拳一巴掌,直打得于连晕头转向、鲜血直流。即使到后来于连被判死刑关在监狱里,老索黑尔不但不悲伤,而且还要向于连收取“预付给他的膳食费和教育费”。从这些可以看出,索黑尔父子之间的人伦之情已丧失殆尽。按照荣格的“阿尼玛”理论,人类的心灵是双重的,不过异性的心理特征通常在人们身上不易被察觉到,它处在潜意识状态,只表露在梦中或投射到周围的某个人身上,(通常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投射到女性身上,女性身上的男性心理特征投射到男人身上)但是从小就生长在只有男人的粗暴而没有女人的温柔的环境里的于连,他身上羞怯、腼腆、柔弱等特点,并随着条件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一旦遇到合适的理想中的女性,就会把内心中的女性心理形象投射出来,从而在他身上的男性心里会迅速升居主要地位,因而那种勇敢、冷酷、残暴等充满征服欲和占有欲的男性心理特征就会突现出来。因此,极端的温柔和极端的残酷的两极性格,就会统一在于连一人身上。

于连是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巨大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辛苦地奋斗着,其间不乏种种不光彩的手段。正当他自以为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坦途和得到了超越阶级的爱情之时,社会却无情地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于连有天蝎的思维缜密计划性强的特点,又有月白羊那种真诚善良凭感觉行动的战斗精神,就像楼上说的,于连做事依赖第一感觉最初的想法,这加速他的飞黄腾达同时也加速他的灭亡。不过于连的性格和比尔盖茨有点像,日天蝎月白羊,不过他对很多事情的第一感觉都是错误的,他把德雷纳夫人想的太简单了,把自己的妻子想的过于复杂,还错误的认为玛蒂尔德不爱他,瓦勒诺要治自己于死地,其实稍微仔细想想瓦勒诺没有这么大胆量敢和伯爵对着干,其实红与黑的红代表拿破仑的新秩序,黑代表共济会新秩序,社会时代的变革期间,于连代表的拿破仑时代终将画上句号,新秩序的脚步不可阻挡。
第4个回答  2015-08-13
  于连的形象分析:
  悲剧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与其他的一切意识形态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不仅如此,悲剧及其悲剧意识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具有特定思想内涵的意识形态,它还往往对人类命运或人的生存困境提出富有诗意的想象和进行富有哲理意味的思索。它像幽灵一样,追随着人类的灾难、痛苦和死亡,它是人类直面残酷现实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诗性思维方式。
  不可否认,《红与黑》是一部悲剧,而且是一部个人自我内省与社会伦理冲突的悲剧。主人公于连是法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下社会制度的牺牲品,他的精神是拿破仑时代的,而现实所处却是复辟时期,这种错位于是造成了他精神与物质的相脱离。我们可以用“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来形容于连,它如果在拿破仑“红色时期”,那么他将可能凭自己的才能自然而然地声名显赫、官运亨通,可是命运却将他错放在复辟王朝的统治之下,于是他的角色也就定位成了封建王朝的反叛者。
  于连有着超越时代的思想品性。他强烈地渴望改变自身卑贱的命运,他突破封建时代的宗教信仰的束缚,勇猛地与封建专制时代抗衡,他崇奉的是拿破仑、卢梭等人的思想学说。正是这种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格格不入现代人的思想品性导致了于连的悲剧。于连在审判庭上慷慨陈词:“我没有这个荣幸属于你们的阶级,在你们眼里,我是一个反抗自己的卑贱命运的农民。”“我决不请求你们的宽恕,我不抱任何幻想,死亡在等着我:它是公正的。”
  与古希腊悲剧相比,于连的悲剧可算是一种“社会悲剧”,他的性格正是在这种社会的熔炉里扭曲变形的,他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自己的荣誉。他身体纤弱,为父兄所藐视,但他内心却是高傲、坚强、不肯服输,正是如此产生了悲剧。于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的奋斗始终都是处于封建礼教的包围之中的,时代的氛围已经改变,而他仍然对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生存法则给予了太高的期望。
  随着物欲膨胀而带来的人们精神危机是现代悲剧的重要特征。《红与黑》中于连的悲剧所展现的也就是作为物欲时代象征的金钱、地位、私欲、美貌等对人性的侵蚀,特别是对人的灵魂、信仰的腐蚀。而在现代的都市社会,我们难道又能否认每个人身上不是多多少少有着于连思想的影子吗?现代的社会也是一个动荡变革的社会,处于时代中的人们都有着向上冲击的目标,而金钱、声明、私欲、美色这些东西依旧在我们身边萦绕,个人如果没有足够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很容易就为之所引诱而走上邪路。对于于连而言,“上帝死了”。宗教信仰的丧失,它一方面意味着自我即上帝,在自我生命中,解脱了一切束缚,生命变得自由开阔,自我实现成了人生中最高的奋斗目标和生命生存的最高境界;但另一方面,它也意味着私欲膨胀,内心痛苦,矛盾重重,由于生命生存没有价值根基,灵魂无所归依,因此,人生危机四伏。这样,在于连的生命体验中,他经常痛苦地徘徊在自由与禁锢、禁欲与放纵、自尊与自卑、虚伪与正直、反抗与妥协、雄心与野心等相互纠葛、相互冲突而又相互转化、难辨真伪的道德情感的怪圈之中。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状况依然存在,自我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没有任何精神信仰支撑的过程中,人要支配物质,而物质又反过来要支配着人,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造就了现代人生存的困境。
  悲剧来自于生命激情,没有激情的悲剧必然是冗长无聊的悲剧。于连的悲剧充满生命激情。于连的生命激情来自于于连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生命受到压抑之后的奋力反抗和内在生命体验中诸多的矛盾冲突。从在维里埃尔对德·雷纳尔夫人的占有激情,到神学院伪善与正直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再到侯爵府邸的雄心与野心、反抗与妥协的反复较量,于连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激荡,异常复杂,深不可测,但其中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于连内心世界不管如何复杂多变都始终围绕着自我实现这一轴心在转。自我实现的巨大动力既使于连内心深处的正直、善良、反抗的优秀品质得以张扬,同时也使于连内心深处潜藏的伪善、仇恨、野心等丑恶的一面暴露无遗,于连的生命激情在美丑、善恶、真伪等等矛盾冲突的整体“滑动”中呈现,由此酿就了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也是无法回避的人生悲剧。自我实现不仅是于连所处时代人们的追求,也是现时代、甚至未来人们的追求,自我实现中人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冲突不解决,人的自我实现中的悲剧就不可能结束。自我实现的悲剧境遇实质上也是人类的生存困境。因此,《红与黑》中所展现的于连的自我实现的悲剧就是整个人类社会价值实现悲剧的微小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