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关羽死后!吴国形势如何?

公元279年(天纪三年),晋武帝下令,以贾充都督司马伷、王浑、周浚、王戎、胡奋、杜预、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举伐吴。司马伷等六将分别进攻建业的外围六合、当涂,以及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则率领灭蜀后所得的水军,由蜀地顺流东下。孙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晋军势如破竹,孙吴防线快速崩溃。
  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孙吴灭亡后多年,在局部地区尚有数次复国运动。例如,公元310年(晋永嘉四年)吴兴豪族钱璯趁西晋即将灭亡的机会,自称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劫持孙皓之子孙充并拥立其为吴王,而后又将其杀害。这一动乱后被周玘所平定。公元318年(晋太兴元年)十一月,孙皓的另一个儿子孙璠起兵反对东晋,被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0
1、吴国(约前11世纪—前473年)是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据史料吴国都初期在无锡梅里,但据考古材料吴国初期国都可能在江阴市境内,后期吴国迁都苏州。传说周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虞仲为了将他们的王位让给幼子王季出逃建立吴国。这个传说的准确性无可考证。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令伍子胥自杀,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秦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2、吴国(222年~280年)是3世纪时孙权建立的政权。史称孙吴或东吴。首都建业(今南京)。孙权,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其父孙坚被荆州军阀刘表所杀,孙权及其兄孙策借江淮军阀袁绍的兵力进入江南,并且自立。孙吴对江南开发卓有贡献,孙吴时江南州郡大为增加,同海外诸国联系也大为密切。

3、吴国(902~937)是五代时十国之一。淮西(今属安徽)杨行密所建,号杨吴。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受封为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杨吴天祚三年(937)为南唐所灭。吴共历4主,36年。起初杨吴仅有淮南(江淮之间的地区),后占有江西。
第2个回答  2013-07-20

越国是以会稽山为中心崛起的一个方国。《越绝书�6�1记地传》说:“昔者,越之先君无余,乃禹之世,别封于越,以守禹冢。”又说:“无余初封大越,都秦余望南”,至句践父亲允常,于越(或作於越)的势力已得到很大发展,并始称王。《史记�6�1越世家》正义说:“《舆地志》云:‘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允常元年为公元前510年。《水经注》:“越王都埤中,在诸暨北界。”据《国语�6�1越语上》的记载,在越王允常时,越国的疆域“南至于句无(今浙江诸暨),北至于御儿(今浙江嘉兴),东至于鄞(今浙江宁波),西至于姑蔑(今浙江龙游)。允常卒,子句践立。”允常卒于公元前487年。宋《嘉泰会稽志》引《旧纪》说:“勾乘山在(诸暨)县南五十里,句践所都也。”可见,在句践继王之初,其都仍在会稽山腹地的山区。


吴、越之争,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公元前554年。《左传�6�1襄公二十九年》说:“吴人伐越,获俘焉。”公元前494年,越王句践伐吴,结果被吴大败,退至会稽山区,但仍被吴军围困,句践被迫屈辱求和。公元前492年,句践夫妇和范蠡以身入吴为奴。公元前490年,越王归国,并接受范蠡的建议,将都城迁至今绍兴市区府山(龙山)东麓。这就是绍兴市区城市历史的开端。其城因系范蠡主持建造,又称蠡城。在文种、范蠡等大臣的辅佐之下,经过十多年的生聚教训,苦心经营,越国逐渐国富兵强,积聚起了足够东山再起的力量。公元前483年,句践向夫差献美女西施。公元前482年,句践起兵伐吴,夫差求和。公元前473年,彻底失败的夫差自刎,吴国就此灭亡。句践北上争霸,周元王封句践为伯。公元前468年,越迁都琅琊。从此,越国在北方争霸一百多年。公元前334年,越国为楚国所败,退回会稽,从此淡出历史舞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始皇降越君,公元前210年,改大越为山阴。越国最后的一点香火,终于在历史的脚步声中散去。


一直以来,西施被塑造为越国灭吴的功臣,这其实是没有说服力的。有的历史学者指出,西施沼吴之论虽然传播久远,但那不过是文学家之言。夫差征越、攻齐、伐晋,叱咤风云,成为东南地区一支强大的力量,岂一个西施就能将其败落?其实,越王献上西施,与今天那些企业老总为了谈成一桩生意,而给对方安排一个美女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西施未必就不是这种身不由己的处境?句践向夫差献上西施,无非表示臣服之意,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换句话说,男人都是喜欢漂亮MM的,这是人的本性。
吴国灭亡,越国称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方面,越国在国人的支持下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悄悄地积聚力量;另一方面,吴国称霸野心过强,连年征战,国力耗尽,人心尽失。但是,加快这一历史进程的却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


齐国欲攻打鲁国,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害怕自己的祖国遭到侵略,家乡父老受到蹂躏,就问他的弟子有谁能去救鲁国。子张、子路的请求孔子没有答应,而是选中了儒商子贡去完成他调动各国军事力量,按照他的意图进行战争的谋略,这在人类的战争史上,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
子贡到了齐国,见到田常,鼓动他去攻打实力雄厚的吴国,分析了攻打鲁国不如攻打吴国的道理。田常相信了他的话,但他担心现在撤兵转攻吴国引起大臣们的反对。子贡就告诉他说,这你不用担心,我到吴国去请求吴王出兵救援鲁国;吴国军队来了,你就对他迎头痛击。田常采纳了子贡的建议。
子贡又来到吴国,对吴王说,齐国正想攻打鲁国而和吴国争强,如果你能去救鲁国,不仅可以名扬天下,还能削弱齐国势力。吴王果然动了心,但又担心背后的越国,便认为要先消除越国这个后顾之忧再去救鲁国。子贡说,等制服了越国,鲁国就被齐国拿下了,到那时你名利皆失。不如现在先放下越国,表示你的仁慈。救鲁国打齐国,不仅可以威震晋国,还能使吴国称霸诸候。如果你真的担心越国的攻击,那么我现在就到越国去说服越王派兵帮你攻打齐国,使越国国内兵力空虚。这样,等打下齐国再对付越国就易如反掌了。吴王听了子贡的建议非常高兴。
第3个回答  2013-07-20
武帝司马炎代魏建晋后,积极备战,作好灭吴的准备。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所建议的战略计划,策定了“多路并进、水陆齐发、突然袭击、一举灭吴”的战略方针,并作了如下的战略部署:
1.镇东将军司马佃自下邳向涂中方向进军;
2.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向江西方向进军;
3.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向武昌方向进军;
4.平安将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方向进军;
5.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方向进军;
6.龙骧将军王濬和巴东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而下,直趋建业。
以上六路军共约二十万人,以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都督,统率中军,南屯襄阳,统一指挥诸军。
太康元年(280年)一月,杜预从襄阳向江陵推进,王浑军向横江方向进军,揭开了晋灭吴战争序幕。二月,王濬、唐彬的水师击破丹阳的吴军盛纪部,顺流而下,相继攻下西陵、夷道等地,杀吴国夷道监陆安,继续前进,杀吴国水师都督陆景。与此同时,杜预派周旨率奇兵八百人乘夜渡江,袭取乐乡,俘获吴国长江上游的军事统帅孙歆,乘胜攻占江陵。胡备军也攻克江安。至此,晋军以荆州已定,调整部署。
1.命王濬、唐郴与胡备、王戎共同平定夏口,并顺流东下,直取建业。
2.令太尉贾充移驻项城。
王戎派遣参军罗尚、刘乔率兵配合王濬围攻武昌。吴国江夏太守刘朗和武昌守将虞昺相继投降。
吴主孙皓探知王浑率军南下之时,便命丞相张悌指挥丹阳太守沈莹等率军三万渡江作战,军至牛渚时,沈莹提出与晋军水师决战,张悌不同意。三月,张悌等渡江与晋军王浑部战于版桥,遭到夹击,吴军大败。张悌、沈莹均战死。
王濬攻克武昌后,率水师顺江而下,直迫建业。孙皓派游击将军张象率舟万人抵抗,但军心涣散,未战而降。孙皓又凑集二万人命陶濬率领抵抗,但出发前,官兵全部逃散。这时,王浑、王濬、司马佃各部都到达建业附近,王濬的水师越过三山,率领士兵八万,冲入建业,吴主孙皓只好亲到王濬军门请降。九十年的分裂局面至此宣告结束,三国归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