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二篇是什么内容?

如题所述

《诗经》第二篇是风--周南--【葛覃】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1]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2]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出处】:
先秦-诗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2
召南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
  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十九篇、鄘[yōng]风十篇、卫风十篇、王风十篇、郑风二十一篇、齐风十一篇、魏风七篇、唐风十篇、秦风十篇、陈风十篇、桧风四篇(桧即“郐”kuài)、曹风四篇、豳[bīn]风七篇 。
  雅篇
  《雅 》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三十一篇。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颂篇
  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第3个回答  2015-06-04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其实《诗经》没有固定的篇目循序,按照它的时间先后是最古的是周颂,接着是大雅,其次是小雅,最晚的是商颂、鲁颂和国风。但现在一般分类为“风、雅、颂”的顺序。
现存的《诗经》篇目为
国风
国风是《诗经》中的前160篇,收各诸侯国民歌(“风”)。
章次 章名 注释 所含目次
01 周南 东周王朝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内受到“南音”影响的民歌。部分学者认为,周南和召南出自南方楚国。[14] 001-011
02 召南 召国及其南部之民歌 012-025
03 邶风 卫国民歌 026-044
04 鄘风 卫国民歌 045-054
05 卫风 卫国民歌 055-064
06 王风 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和周南不同,王风所含的是东周国当地的固有音乐。 065-074
07 郑风 郑国民歌 075-095
08 齐风 齐国民歌 096-106
09 魏风 魏国民歌 107-113
10 唐风 晋国民歌 114-125
11 秦风 秦国民歌 126-135
12 陈风 陈国民歌 136-145
13 桧风 桧国民歌 146-149
14 曹风 曹国民歌 150-153
15 豳风 豳国民歌 154-160

小雅
小雅是《诗经》中的第161到第234篇诗歌的章目总称,共74首。《小雅》多为朝廷公卿大夫等在较私人场合的作品。
章次 章名 注释 所含目次
01 鹿鸣之什 161-170
02 白华之什 170-175
03 彤弓之什 175-185
04 祈父之什 185-195
05 小旻之什 195-205
06 北山之什 205-215
07 桑扈之什 215-225
08 都人士之什 225-234

大雅
大雅是《诗经》中的第235到第265篇诗歌的章目总称,共31首。《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多歌颂周王室祖先,主要用于较为严肃的场合。
章次 章名 题解 所含目次
01 文王之什 235-244
02 生民之什 245-254
03 荡之什 255-265


颂是《诗经》最后40篇诗歌的章目总称。
章次 章名 题解 所含目次
01 周颂 西周王朝的颂歌。据考证,为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时代近一百年间(约前1046—约前977年)的作品。 266-296
01a -清庙之什 266-275
01b -臣工之什 276-285
01c -闵予小子之什 286-296
02 鲁颂 《鲁颂》是春秋时代作品,产生于春秋鲁国首都山东曲阜一带地区,是鲁国的宫廷音乐。 297-300
03 商颂 传说为商朝的礼乐。前三篇的创作时期较早,为祭祀礼乐。后两篇歌颂宋襄公(前650—前637年在位)伐楚国胜利,皆分章,产生的时间较晚。据魏源、皮锡瑞、王先谦、王国维等考证,本章实际上即《宋颂》,是春秋时代的作品,产生于宋国首都河南商丘地带。陆侃如、冯沅君所著《诗史》说《商颂》“一仿《周颂》,一仿《二雅》”。 3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