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有什么区别?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有什么区别?各自的用途作用是什么?

一、概念不同

1、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是指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2、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是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组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

二、特性

1、脂溶性维生素:含有环结构和长的、脂肪族烃链,高度疏水,能被动物贮存。

2、水溶性维生素: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能溶于水。

三、作用

1、脂溶性维生素:临床上用作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

2、水溶性维生素:在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用于神经衰弱、眩晕、动脉粥样硬化等。可作为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分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脂溶性维生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溶性维生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3
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将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2、B6、B12、C。
维生素是人体内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主要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现将其来源、生理功用和缺乏症介绍如下:
一.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其生理功用是维持眼睛在黑暗情况下的视力;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结构;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干眼病、夜盲症、上皮增生角化等症。脂溶性 视黄醇类(维生素A) 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鱼肝油、绿色蔬菜
水溶性 硫胺(维生素B1) 由卡西米尔�6�1冯克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2. 维生素D。其生理功能是促进食物中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维生素D缺乏会使儿童易患佝偻病,成年人得骨软化病。脂溶性 钙化醇(维生素D) 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 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3. 维生素E。其生理功用是维持正常生殖机能、防止肌肉萎缩。缺乏维生素E的可能性比较少。脂溶性 生育酚(维生素E) 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 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4. 维生素K。其生理功能是促成肝脏合成凝血酶元等。缺乏维生素K,出血不容易止血、血液不容易凝固。脂溶性 萘醌类(维生素K) 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 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5.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其生理功用是参与细胞间质的形成和细胞代谢。缺乏维生素C会使牙龈出血、皮下出血、严重时患坏血病。水溶性 抗坏血酸(维生素C) 由詹姆斯�6�1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柠檬、橘子、苹果、酸枣、草莓、辣椒、土豆、菠菜中都含丰富的维生素C。
一.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其生理功用是维持眼睛在黑暗情况下的视力;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结构;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干眼病、夜盲症、上皮增生角化等症。脂溶性 视黄醇类(维生素A) 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鱼肝油、绿色蔬菜
水溶性 硫胺(维生素B1) 由卡西米尔�6�1冯克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2. 维生素D。其生理功能是促进食物中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维生素D缺乏会使儿童易患佝偻病,成年人得骨软化病。脂溶性 钙化醇(维生素D) 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 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3. 维生素E。其生理功用是维持正常生殖机能、防止肌肉萎缩。缺乏维生素E的可能性比较少。脂溶性 生育酚(维生素E) 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 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4. 维生素K。其生理功能是促成肝脏合成凝血酶元等。缺乏维生素K,出血不容易止血、血液不容易凝固。脂溶性 萘醌类(维生素K) 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 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5.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其生理功用是参与细胞间质的形成和细胞代谢。缺乏维生素C会使牙龈出血、皮下出血、严重时患坏血病。水溶性 抗坏血酸(维生素C) 由詹姆斯�6�1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柠檬、橘子、苹果、酸枣、草莓、辣椒、土豆、菠菜中都含丰富的维生素C。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7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不需消化,直接从肠道吸收后,通过循环到机体需要的组织中,多余的部分大多由尿排出,在体内储存甚少。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经胆汁乳化,在小肠吸收,由淋巴循环系统进入到体内各器官。体内可储存大量脂溶性维生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23
脂溶性维生素,是指此类维生素要经过脂肪的溶解,才会有效的被人体吸收。其中的代表是胡萝卜富含的维生素A,水溶性当然是只可以溶解在水中被人体吸收的咯,绝大部分维生素都属于此类,维C和维B类一族。
第4个回答  2013-07-23
脂溶性有抗氧化的作用,水溶性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