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拉球的基本动作

拉球怎么拉呢?

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
一、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二、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三、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余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地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四、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五、板形与击球部位 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现在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一点击球,可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图片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六、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7
正手拉攻
动作方法:站位在球台中间或偏左,身体距离球台50~60厘米,左脚稍钱,身体重心放在左脚上,两膝微曲,收腹含胸,身体稍向右转。右臂自然弯曲,前臂后引并下沉,将拍引致身体右后下方,同时前臂外旋,使拍面稍后仰。当来球从台面弹起到高点时,在上臂带动下,以前臂为主向左前上方挥拍迎球(同时,腰,髋带动上体向左转),在球的下降期,以后仰拍形迎击球的中下部(若来球下旋强度小,可击球的中部)。球拍击球瞬间,以前臂为主向左前上方发力摩擦击球,使球上旋。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左前上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转移到左脚
正手拉加弧圈球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向右扭转,右肩略低于左肩,拉球时,手臂自然下垂,球拍后引的幅度较小。拍面稍向前倾,在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偏上位置,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略带向前,击球后右脚掌内侧蹬地,以转腰带动肩,上臂,前臂和手腕发力,使球成较高的弧线飞出,击球后球拍顺势挥动到头前,然后放松还原
前冲弧圈球
准备动作同上。当球落台后,手臂向前上方迅速挥出,手腕内旋使球拍前倾较大(与台面大约成50度角),摩擦球的中上部,或者上部。腰部向前方转动加速球拍的摆动,使球成较低的弧线落向对方球台,球拍顺势挥到头前,然后放松还原。
个人意见。拉球动作出来后,关键是掌握好击球时间,要打球的下降期,力量角度掌握好,多玩才是王道
第2个回答  2018-08-06
垃球首先要摆动小臂,手腕微拧,接球的时候,借助脚部力量弹跳而起。
第3个回答  2013-08-19
这个要有人体示范,用语言很难表达出,请一个会拉的叫他拉给你看,实践最重要的,我都是自学的。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10
1、站位,其实很多人都会忽略站位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站位,就不能在最舒适最有把握的最好击球点出球,有些人的动作很不协调,其中可能的原因就是出在站位的问题上。例如两个脚平行站立,做动作起来肯定没有重心,看起来就不协调。如果两个脚站立过宽膝关节过直,更显得僵硬,这样更不能利于自己的调整下一板。
2、重心,重心也是很主要的,我经常强调的是用身体去打球。在对待不同来球身体的重心都有一定的变化,如果身体的重心不稳,或者重心偏移你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个人技术,或者说出去的球没有质量。
3、腰部,腰部是贯穿下身和上身的桥梁,起到承下启上的作用,“力从脚根生”而这个力要作用到球上,都是通过腰部传输上来的。有些球迷的力量脱节很主要的一点就是在腰部上,集体表现为,腰部紧张、僵硬、灵活性不够等等,所以我们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大臂,大臂是前臂的哥哥,所以前臂“半圆”动作的好坏,跟大臂也有很大的关系,假如重心好了,腰部放松能带动了,我们的大臂如果这个环节做不好,同样也会影响你整个动作的完成到最佳状态。当腰部转动的时候大臂就应该一起放松拉开引拍了。在接触的球的时候有个往前送到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做的好,那么出去的球就很“顶”如果送的动作做不出来,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球的第二弧线。也就是说球不够“顶”。
5、前臂,越来越接近球拍了,所以我们的整个动作就应该越来越放松了只在接触球的那一霎那才发力,乒乓球是属于半圆化的运动,在正手动作更是明显,而在看很多球迷或者小朋友打球的时候没有体现出“半圆化”前臂根本就没有收缩过,导致出去的球生硬。
6、手腕和手指,手腕和手指是接触球拍最近的地方,如果使用好手腕和手指说明“会打球”了,特别是手指。在很多方面手指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主动发力的时候手腕应该有个接触到球带的动作,也就是在拉拍的时候手腕放松稍微展开,在接触上球的时候手腕发力往前收,配合前臂的“半圆”当知道用手腕配合前臂的动作会知道什么是“暴”会体验到从来没有过的“爆”直拍选手在使用在拉球中使用手指的时候,接触到球,拇指应该发力压球拍,后面的中指应该给球拍一个顶往前的力。横拍是用拇指跟后面的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