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合纵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为什么那么护着燕国?
扶燕弱齐也是他的计策吗?为什么要那样做?

在一方独强,六方俱弱的形势下,苏秦的合纵抗秦是共同的需要,结盟的初期是成功的。但是,结盟的东方六国,同床异梦,各怀私利,都想扩大势力,吞并别国而称霸,难以形成真正的团结,所以不久即被张仪的连横战略个个击破,天下归秦。 

苏秦合纵劳苦功高,各国都封他为相国,赵惠文王还封他为武安君。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副狼狈样。

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

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

扩展资料

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曾拜鬼谷子为师,专攻纵横捭阖的谋划术。苏秦出山后急于建功立业,先是就近朝见周显王,希望帮显王振兴周王室权威,周王不听;又西入秦国,劝说秦惠王使用连横计谋,逐一攻灭六国,吞并天下,秦惠王又不用。

苏秦改变策略,转而用合纵的计谋游说相对弱小的六国对抗强秦。面对秦国的独大,东方诸国的确 任何一个来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面对这种局势,联合起来合成一线,共御强秦,就是一件可以想象的事情。 

最早信服苏秦计谋的是燕昭王,给苏秦了许多车马银钱,资助他到各国进行合纵抗秦的活动。苏秦 到魏国,用激将法,使魏昭王接受了合纵抗秦的主张。然后到了赵国,用唇齿相依的道理,说服了赵惠 文王。

苏秦又连续说服了韩国、齐国、楚国,经历了许多曲折,终于形成了燕、赵、韩、魏、齐、楚等 六国联合抗秦的局面,苏秦被公推为纵约长,组成六国联军,一时声威浩大。

苏秦派人把合纵盟约送到秦国,秦国果然受到震慑,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还把蚕食魏国、赵国的一些土地和城池还给了这两个 国家,使东方各国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安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秦合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4-10
有关苏秦的事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等书。《史记》说他是东周洛阳人,曾到齐国受业于鬼谷先生,后出游数岁,一无所获而归。遭到家人的讥笑。于是他发愤用功,得周书《阴符》而读之,领会出如何方能投人主之所好的奥秘。他先去游说周显王、秦惠王和赵肃侯,但都未成功。接着又到燕国去见燕文侯,文侯接受了他的合纵主张,并资助他车马金帛,使他能到赵、韩、魏、齐、楚几国去游说。六国经过他的劝说而联合起来,苏秦成为纵约长,“并相六国”。到燕易王时,他因得罪易王而亡齐,到齐闵王时,齐大夫嫉恨苏秦而使人刺之。他在临死前对闵王说:我死后可用叛齐之罪名而处车裂之刑,这样做以便于找出刺杀我的凶手。苏秦死后,其弟苏代、苏厉也到处游说而“名显诸侯”。

司马迁在写《苏秦传》时,发现不少有关苏秦的记载不可信,有张冠李戴之误。但他在处理苏秦的事迹时,特别在年代方面仍有不少错误。如他把苏秦最初游说赵、燕等国定在赵肃侯、燕文侯时,将其卒年定在张仪之前。经过不少学者的考订,明确了苏秦应在燕昭王、齐闵王之世活跃于六国间,与其同时的著名人物有孟尝君、李兑、周最等。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闵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在许多当时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里面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的话,又如《吕氏春秋·知度》,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这些记载表明,战国时人都知道苏秦为燕而仕齐,最后使齐亡而兴燕,但他自己也为燕而作出牺牲。苏秦在战国晚期名声颇大,《荀子·臣道》把“齐之苏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张仪”相提并论。西汉时,苏秦仍受人称道,如《史记·邹阳传》赞扬他能成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处提到他,并肯定他有知权谋的长处。司马迁以为苏秦在“连六国从亲”的过程中,显示出他的才智过人。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苏子》三十一篇,当是苏秦作品或后人所记有关他的事迹的汇集,其中似也包括苏代、苏厉的一些游说之辞。《苏子》是纵横家类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可见从战国到西汉,纵横家中属于苏氏弟兄的作品或有关材料分量很多,流传也最广。汉以后该书已亡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纵横家书》,其中有十一篇苏秦上燕王或赵王书,不见于《战国策》、《史记》等传世的古籍,另有两篇其部分内容见于《战国策》,这十三篇是现在了解苏秦事迹的重要新材料。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苏秦可以说动六国,但是偏偏秦国不买他的账,合纵使他有机会报复秦国。据说(据有一说)苏秦和老同学张仪彼此呼应,利用7国之间的矛盾,达到两人分别掌管七国权力,在7国呼风唤雨,而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

苏秦为什么对燕特别袒护呢?
因为苏秦先仕于燕,他是从燕国出道,虽然掌六国相印,毕竟六国各怀鬼胎,不能全依靠。苏秦的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闵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在许多当时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里面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的话,又如《吕氏春秋·知度》,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这些记载表明,战国时人都知道苏秦为燕而仕齐,最后使齐亡而兴燕,但他自己也为燕而作出牺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24
苏秦故意联合六国与秦国作对,迫使秦国强大起来好统一中国。这是最快结束连年战乱的最快方法。
第4个回答  2006-04-09
与公,如果秦国统一全国,则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私,他也不希望自己成为秦国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