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的破坏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如题所述

1、接缝破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两侧倾斜的剪切挤碎即接缝碎裂。接缝碎裂主要表现于横向接缝(主要是胀缝) 两侧数十厘米宽度内。这是由于胀缝的宽度随温度而变化, 温度升高时填缝料被挤出; 而气温下降时因缝料的性能较差又不能恢复, 缝中形成空隙, 泥沙、石屑等杂物容易侵入, 成为板块伸张时的障碍, 阻碍了板的伸长, 使混凝土在膨胀时受到较高的挤压应力, 当其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时, 板即发生剪切挤碎, 呈接缝碎裂。再经长期的车辆荷载作用和填缝料老化、脆裂造成接缝料脱落。
2、唧泥。当汽车行经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时,由缝内喷溅出泥浆的现象称为唧泥。在车辆的重复频繁作用下, 面板底下的细粒基层或基础材料由于塑性变形累积而同面层板脱空, 地面水沿接缝或裂缝渗入板下积聚在脱空的空隙内; 在轮载作用下, 板向下移动抽吸相邻板间的水及细小颗粒混合喷溅出来, 使面板边缘失去支承, 在板边、板角以及横缝处产生大量的空隙, 导致面板开裂。因而往往在距离接缝1.5~1.8 m以内产生横向裂缝。
3、错台。路面横向接缝两侧路面板出现的竖向相对位移, 是由板下细粒基层或基础材料的唧泥引起的。当胀缝下部嵌缝板与上部缝隙未能对齐, 或胀缝两侧混凝土壁面不垂直, 使缝旁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 抽吸的材料在接缝或裂缝附近的前方板下堆积起来时就会产生错台。空隙主要产生于后方板的下面。当地面水通过接缝渗入基础使其软化, 或者接缝传荷能力不足, 或传力效果降低时, 也会导致错台的产生。同样由于交通量或基础承载力在横向各幅板上分布不均匀, 导致其沉陷不一致时, 纵缝也会产生错台现象。
4、表面裂缝。混凝土面板的表面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早期过快失水干缩和碳化收缩引起的。①在路面水泥混凝土施工中, 发生的颗粒不均匀分层离析, 大多是粗骨料从混合料中分出, 水分向上迁移,形成表面泌水, 使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含水量增加,由水的蒸发而导致形成凹面。由于表面凹面较凸面所受压力大, 固体颗粒间产生毛细管张力, 促使颗粒凝聚。当混凝土表面尚未充分硬化, 不能抵抗这一张力, 则混凝土表面发生裂缝。②混凝土的收缩也会引起混凝土表面龟裂。混凝土的收缩分为塑性收缩、化学收缩、物理收缩和碳化收缩四种形式。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 并在其内部产生微裂缝, 破坏混凝土的结构, 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③严重的表面裂缝, 会使混凝土路面较快出现裸露砂石现象, 如不及时处理, 将会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抗滑能力与行车舒适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5
) 接缝破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两侧倾斜的剪切挤碎即接缝碎裂。接缝碎裂主要表现于横向接缝(主要是胀缝) 两侧数十厘米宽度内。这是由于胀缝的宽度随温度而变化, 温度升高时填缝料被挤出; 而气温下降时因缝料的性能较差又不能恢复, 缝中形成空隙, 泥沙、石屑等杂物容易侵入, 成为板块伸张时的障碍, 阻碍了板的伸长, 使混凝土在膨胀时受到较高的挤压应力, 当其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时, 板即发生剪切挤碎, 呈接缝碎裂。再经长期的车辆荷载作用和填缝料老化、脆裂造成接缝料脱落。

  (2) 唧泥。当汽车行经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时,由缝内喷溅出泥浆的现象称为唧泥。在车辆的重复频繁作用下, 面板底下的细粒基层或基础材料由于塑性变形累积而同面层板脱空, 地面水沿接缝或裂缝渗入板下积聚在脱空的空隙内; 在轮载作用下, 板向下移动抽吸相邻板间的水及细小颗粒混合喷溅出来, 使面板边缘失去支承, 在板边、板角以及横缝处产生大量的空隙, 导致面板开裂。因而往往在距离接缝1.5~1.8 m以内产生横向裂缝。

  (3) 错台。路面横向接缝两侧路面板出现的竖向相对位移, 是由板下细粒基层或基础材料的唧泥引起的。当胀缝下部嵌缝板与上部缝隙未能对齐, 或胀缝两侧混凝土壁面不垂直, 使缝旁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 抽吸的材料在接缝或裂缝附近的前方板下堆积起来时就会产生错台。空隙主要产生于后方板的下面。当地面水通过接缝渗入基础使其软化, 或者接缝传荷能力不足, 或传力效果降低时, 也会导致错台的产生。同样由于交通量或基础承载力在横向各幅板上分布不均匀, 导致其沉陷不一致时, 纵缝也会产生错台现象。

  (4) 表面裂缝。混凝土面板的表面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早期过快失水干缩和碳化收缩引起的。①在路面水泥混凝土施工中, 发生的颗粒不均匀分层离析, 大多是粗骨料从混合料中分出, 水分向上迁移,形成表面泌水, 使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含水量增加,由水的蒸发而导致形成凹面。由于表面凹面较凸面所受压力大, 固体颗粒间产生毛细管张力, 促使颗粒凝聚。当混凝土表面尚未充分硬化, 不能抵抗这一张力, 则混凝土表面发生裂缝。②混凝土的收缩也会引起混凝土表面龟裂。混凝土的收缩分为塑性收缩、化学收缩、物理收缩和碳化收缩四种形式。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 并在其内部产生微裂缝, 破坏混凝土的结构, 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③严重的表面裂缝, 会使混凝土路面较快出现裸露砂石现象, 如不及时处理, 将会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抗滑能力与行车舒适性。

  (5) 横向裂缝。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有规则的贯穿混凝土板全厚度的裂缝即横向裂缝。造成横向裂缝的原因很多, 大致分为: 干缩裂缝、冷缩裂缝和切缝不及时引起的裂缝等。①水泥混凝土的自由收缩不会导致裂缝产生。而处于限制状态下的混凝土结构, 由于其本身的抗拉弹性应变以及徐变应变两者与混凝土硬化干燥过程中的自由收缩不相适应时, 混凝土就会发生裂缝。有资料表明, 水泥混凝土20 年收缩量的14 % ~34 %发生在14天龄期内, 40 % ~80 %发生在3个月龄期内, 所以干缩裂缝引发的路面横向裂缝往往是在混凝土水化硬化早期。②水泥混凝土同样具有热胀冷缩性能。冷缩属于拉缩变形, 容易引起开裂。当外部混凝土所受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极限强度时, 板块就会产生横向裂缝, 这种裂缝大多贯穿整个路面。③混凝土抗拉强度一般仅为抗压强度的1 /8 ~1 /7, 约4.3 ~5.0 MPa。有资料表明, 温度下降30°时应力将超过抗拉强度, 必然产生横向裂缝。所以, 切缝不及时将会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的产生。

  (6) 纵向裂缝。平行于道路行车方向产生的贯穿混凝土板全厚度的裂缝即纵向裂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路基未达设计强度或基层稳定性不够造成的。填料的质量、湿度、膨胀性、冻胀、压实度等性能未达到要求, 可能导致路基支承不均匀, 产生垂直沉降及侧向滑移。最终导致因路基沉陷受板块自重和行车压力作用而产生纵向裂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5
主要是由于而水泥路硬而脆,路基又不均匀沉陷,重车驶过后,造成水泥路的破坏。
第3个回答  2013-08-15
车轧坏了
第4个回答  2013-08-15
路基施工方面的原因:
  ⒈路基填筑使用了不适宜的材料。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被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和不能形成稳定填方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但是,由于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投资成本,使用了不适宜材料从而造成路基下沉或塌方,以致影响路面直到路面混凝土板破坏。
  2.软基处理不当。在软土地段路基填筑前,应该首先探明地基承载力,分析软基的形成情况,然后采取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但是施工时,往往由于采取软基处理方案或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时未认真按要求处理或处理不完善等给路基的稳定造成了隐患,形成路基的沉陷或滑移,最终影响路面混凝土板。
  3.路基土石方填筑方面问题。在施工过程中,①施工单位未严格按规范要求的每层填料松铺厚度控制,严重超厚,这样路基填方的密实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的低限值;②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和超宽填筑不够,为达到路基有效宽度,施工单位往往没有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分层填筑压实至路基要求宽度,而是将一些松散土倾倒在边坡上,用人工摊铺拍实,这样补上来的路基部分远未达到密实度要求,造成路基滑坡、层层冲刷;③路基填筑每层的填料未用平整机械进行整平或整平面板不好,使低凹地方达不到密实度要求且大量积水;④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要求做成一定横坡度;路基施工临时排水系统未做或不畅通,从而使大量的积水渗入下层路基、严重影响路基质量;⑤路基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时,石头块径过大,使填石路堤或填土石混合料路堤密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由于以上施工方面的原因,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直到影响路面混凝土板。
  4.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施工。当路堤在斜坡上或填挖交界处,或原有路堤上或路堤处在垂直路中线测得的坡度大于 1:5 的坡地时,应把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 1m,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并向内侧倾斜 2%,且台阶上不能有积水,然后再分层填筑压实,这样,才能保证路堤的稳定和达到规定的密实度。而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遇到以上情况,在路堤填筑时,根本未将施工地段挖成台阶后分层填筑压实,以致影响了路堤填筑的质量,形成隐患给混凝土路面板造成破坏。
路面施工方面的原因:
  1.路面基层施工质量不合要求。路面基层一般有底基层和面基层。底基层为级配砂砾集料,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类集料。路面开始施工前要求路槽应清理干净,标高应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基层的设计厚度。底基层集料细长及扁平的颗粒不得超过 20%,且不得含有粘土块、腐殖质等有害物质,集料必须有良好的级配,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并居中。水泥稳定类集料面基层,在铺筑前,应将底基层面上的所有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严格地整形和压实。水泥稳定集料的级配要求良好,水泥质量要求稳定,水泥用量应严格按试验配合比加入。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往往容易忽视的是使用集料的级配不好,含有粘块及有害物质的材料来铺筑基层;路基、底基层、面基层的标高控制不严;水泥稳定集料含水量控制不准;水泥用量不足等,这样严重影响了基层的质量,直至路面板遭破坏。
2.路面水泥混凝土板施工方面的问题。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往往施工的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主要是基层施工标高控制不严所引起;粗集料不具有良好的级配,细长及扁平的颗粒含量太高;细集料和粗集料中含泥量过高,降低了混合料的粘结度;所用水泥质量不稳定或已过期;水泥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未完全振捣密实,蜂窝麻面较严重,这样势必影响混凝土板本身的质量,而造成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