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的来历

如题所述

说到“涮羊肉”的来历,这还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

蒙古族人喜欢吃羊肉。相传,700多年前,忽必烈率领蒙古铁骑南下征战途中,由于长期的征战加上舟车劳顿,忽必烈起了思乡之情,非常想念家乡的美食——清炖羊肉。在某地驻扎之后,忽必烈吩咐下人赶紧准备。

厨师们赶紧杀羊取肉,准备煮肉的大锅和柴火也预备好了,眼看就能下锅炖肉,忽然有军士来报,周边发现敌情,相距不过数十里,部队必须立即集合,准备转移或者迎战。

忽必烈顾不得羊肉,赶紧投入到战斗准备中去。正在准备做清炖羊肉的厨师看着主帅仍然饥肠辘辘,急中生智,用快刀将羊肉切成薄片,在沸水中一煮即熟,然后把羊肉捞入碗中,随意撒入调料,赶紧端给忽必烈。

正欲出征的忽必烈一看,这样的羊肉没有吃过,闻上去香味扑鼻,吃起来也省时省力,鲜嫩可口。忽必烈很快就吃完一大碗,心情大好。忽必烈跨上战马,率军迎敌,旗开得胜。

忽必烈回到营帐,想起战前吃的那碗羊肉,就将厨师叫来细细盘问。听了厨师的解释之后,忽必烈认为这种羊肉的做法简单方便,而且味道鲜美,以后可以经常做来吃。

厨师趁机说:“这道菜还没有名字,请大帅赐名。”于是,忽必烈亲自赐名“涮羊肉”,“涮羊肉”自此成为宫廷名菜。

做法及注意事项:

做法:羊肉剔去筋膜,按垂直于肌肉纤维的方向用快刀片成厚1mm的薄片,码放在盘中。鲜牛百叶将多层的一面向外,放入冷水中漂洗几次。

漂洗时要翻开每片叶片,将缝隙中的杂物清洗干净,清洗到没有异味,然后将光滑的一面向外,撕去油膜,再次清洗一遍。随后按垂直“百叶”的角度将牛百叶切成0.5cm宽、10cm长的条装盘。

羊肉的选择:老北京涮羊肉最常见的做法是将羊肉剔好后压紧冷冻,用时再用快刀或刨片机刨成薄片。但是更为传统也更为美味的做法是用新鲜的羊肉片片,涮好后蘸蘸料食用,鲜羊肉涮制后比冻肉更为鲜嫩。

其他涮料:传统的老北京涮肉的涮料比较简单,主要是羊肉、牛百叶、白菜、粉丝、冻豆腐。时下的餐厅已经将涮料大大丰富起来了,自己在家制作涮羊肉,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材料涮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涮羊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