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对比

如题所述

项羽:缺乏政治远见,沽名钓誉,为人不忍,刚愎自用,不畏强暴,不用阴谋。

刘邦:虚伪狡诈、善用人才、随机应变、忍辱负重。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

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扩展资料:

鸿门宴的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

项羽作为汉朝开创者刘邦的劲敌,曾与刘邦争夺天下,汉朝历代君主对项羽的态度多是贬大于褒。而司马迁却不同。扬雄《法言》云:“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爱奇”思想,不以成败论英雄,才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项羽形象。而鸿门宴是项羽一生成败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司马迁浓墨重彩地再现了这一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鸿门宴》说案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鸿门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一、 刘邦多疑,项羽轻信张良作为刘邦的第一谋臣,可以说,为刘邦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就是这样一个才智过人,忠贞不二的手下,刘邦也不是完全推心置腹,信之不疑。当项伯冒着生命危险来告知张良,项羽即将来进攻的消息时,六神无主的刘邦除了反复询问“为之奈何”,还不忘追问一句“君安与项伯有故”,尽管已危在旦夕,刘邦还要坚持核实张良是不是和楚军有什么瓜葛。而项羽呢?仅因为曹无伤的一个密报,尚未加以核实便“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并且当项伯夜间求见他时,“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他竟然不问一句,这些消息如何连夜获得,这些话项伯从何人、何处、何地、何时得之,懵懵然,就相信了项伯的话,如此轻信,岂有不败之理。二、 刘邦狡诈,项羽憨直刘邦的狡诈多端,在《鸿门宴》中,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的非常明显,可见其心机之深,而项羽因刘邦的一句奉承的、暗含陷阱的话(“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便主动而自觉地将自家的细作给出卖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一愚鲁而憨直的话,既断了今后沛公方面消息的来源,也暴露了项羽的有勇无谋,粗率轻信。三、 刘邦机敏精细,项羽妇人之仁刘邦在夜间刚听到项伯密报军情时,就马上紧急研究对策,第二天亲赴鸿门假意屈从,听到项羽说出曹无伤后不动声色,回去之后便“立诛杀曹无伤”,樊哙闯宴后,趁气氛稍缓之机托词离席,命张良留谢,自己轻车简从,不辞而逃,这一系列言行,都充分显示了刘邦机敏精细、能谋善断的性格。而项羽,面对着他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却仅仅因为其叔叔曾替他美言了几句,并听到了他几句言不由衷的虚伪奉承之语,就怒意全消,还赐酒设宴,相与言欢,在项伯明显的表现出偏袒、保护沛公时,他竟然也不以为意,在本无参会资格的樊哙硬闯宴席之时,他也不以为忤,还口称壮士,赐彘肩及卮酒,当听到沛公不辞而别的消息时,他也没有动怒,反而坦然的接受了刘邦的赠礼,真无王者霸气,却有妇人之仁。四、 刘邦能屈能伸,项羽刚愎自用刘邦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却主动对项伯“兄事之”,且“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在项羽面前也谦辞卑礼,唯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这些都可看出他能屈能伸的性格,所谓能忍大辱者必有大作为,“将以有为也。”项羽则自我膨胀,贪恋虚名,用刘邦的话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最终致使范增忧病而死,使他的“庶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不幸而言中,成了项王为期不远的预言。五、 刘邦深谋远虑,项羽贪图小利刘邦本织席贩履之徒,贪财好色之人。“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先攻破秦之首都咸阳时,本来“欲止宫休舍”,后听了张良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便即“还军霸上”,可见其志不在小,而为了自己更稳固的立好脚跟,他硬是忍痛割爱,以退为进。项羽却对其“秋毫无犯”的深谋远虑没有觉察到,而是坦坦然然的接受了他的一双白璧,“置之座上”,用一对丝毫无用的玉璧换取了自己的大好河山,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就这样轻易的上了年近半百的老谋深算的人的当了。凡此种种,尽管楚汉战争尚未开始,但其实早胜负已定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