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井区储层分布特征

如题所述

1.北部露头和吐孜井区储层物性特征

北部露头区和吐孜井下古近系和新近系储集层段主要为吉迪克组砂泥岩段、砂砾岩段及苏维依组、库姆格列木群,不同层位、不同剖面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其中吉迪克组砂泥岩段物性最好,为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其他均为特低孔隙度-中渗透率或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等。各层位储层物性特征分述如下。

(1)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特低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

库姆格列木群储集岩类主要为中砾岩,其次为泥岩,少量中砂岩和粉砂岩。从YQ-Ⅱ剖面砂岩物性分析结果看,孔隙度平均为9.65%,分布范围为6%~13.3%;渗透率平均为80.06×10-3μm2,分布范围为0.88×10-3~66×10-3μm2。根据物性分布直方图,砂岩孔隙度集中分布范围为6%~12%,渗透率集中分布范围为1×10-3~10×10-3μm2

图6-23 库午东部古近系和新近系砂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

(2)古近系苏维依组特低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

苏维依组储集岩类可见砂岩和砾岩两种类型。其中砂岩以粉砂岩和极细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下段以冲积扇沉积的砾岩、极细砂岩、粉砂岩等为主,上段以滨湖沉积的粉砂岩和极细砂岩为主。

下段孔隙度平均为6.21%,分布范围为1.7%~17.1%;渗透率平均为2.25×10-3μm2,分布范围为0.007×10-3~82.9×10-3μm2。上段孔隙度平均为7.64%,分布范围为2.3%~21.2%;渗透率平均为5.12×10-3μm2,分布范围为0.003×10-3~94.1×10-3μm2

根据物性分布直方图,苏维依组孔隙度集中分布范围为2%~8%,渗透率集中分布范围为0.01×10-3~1×10-3μm2,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不明显。

纵向上,上段物性略好于下段。横向上,西部YQ-Ⅱ剖面物性最好,为低孔隙度-中渗透率;向东渐差,由特低孔隙度-中渗透率至东部TG-Ⅱ剖面为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其中上段物性变化与上述一致;而下段则以TG-Ⅳ剖面物性最好,为特低孔隙度-中渗透率;向东、西两侧明显变差,为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

(3)新近系吉迪克组砂砾岩段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储集岩类为不等粒砂岩,地面、井下储层物性均较差。地面孔隙度平均为4.67%,分布范围为0.5%~13.3%;渗透率平均为3.979×10-3μm2,分布范围为0.003×10-3~66.2×10-3μm2。其中,东部TG-Ⅳ剖面物性稍好。吐孜1井岩心孔隙度平均为4.87%,分布范围为0.5%~13.3%;渗透率平均为1.09×10-3μm2,分布范围为0.003×10-3~16.5×10-3μm2。多为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少为特低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孔隙度与透率渗相关性较好。

(4)新近系吉迪克组泥岩段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储集岩类以粉砂岩为主,孔隙度分布范围为3.3%~10.3%,平均6.6%;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04×10-3~4.14×10-3μm2,平均0.36×10-3μm2。横向上,自西部YQ-Ⅰ剖面向东部TG-Ⅰ剖面物性变差。

(5)新近系吉迪克组砂泥岩段低孔隙度-中渗透率和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

储集岩类以粉砂岩、极细砂岩为主,局部见少量细砂岩。北部地面储层物性较好,为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孔隙度分布范围为3.4%~30.2%,平均17.06%;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02×10-3~734×10-3μm2,平均44.62×10-3μm2。对吐孜洛克气田吉迪克组井下400余块砂岩样品的物性测试结果表明,砂泥岩段储层孔隙度分布在8%~16%之间,最大可达18.3%,平均为11.1%;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0-3~10×10-3μm2之间,最大可达209×10-3μm2,平均为3.79×10-3μm2(图6-24)。储层以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和中孔隙度-低渗透率为主,次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一般,表明储层孔喉分布不均匀,次生孔隙较发育。孔隙度集中分布范围为6%~20%,渗透率集中分布范围为0.1×10-3~10×10-3μm2,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相关性较好。

显然,吉迪克组砂泥岩段储层物性垂向上自下而上渐好(地面:低孔隙度-中渗透率至中孔隙度-中渗透率;井下: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至低孔隙度-中渗透率);横向上自南向北变好,而北部则以TG-Ⅰ剖面物性最差,向东西两侧均明显变好(表6-8)。

图6-24 北部露头及吐孜井下砂泥岩段孔隙度与渗透率分布及其相关性

表6-8 迪那2气田古近系储层测井解释孔隙度统计(泥质含量≤15%的砂岩)

注:测井分析孔隙度的分布情况与常规小直径岩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岩心分析数据基本能反映储层物性的特征。

综上所述,吉迪克组储层物性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较大。纵向上,砂泥岩段物性较好,为低孔隙度-中渗透率至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向下变差,砂砾岩段则为特低孔隙度-中渗透率,地面储层的变化较吐孜井区井下储层更为显著。横向上,东部TG-Ⅰ剖面一带物性最差,其孔隙度平均为9.32%,渗透率平均仅4.77×10-3μm2,向东、西两侧明显变好,其中TG-Ⅲ剖面最好,孔隙度平均为20.68%,渗透率平均达78.01×10-3μm2;南部吐孜2井、吐孜3井物性为低孔隙度-中渗透率,吐孜1井较差,为特低孔隙度-中渗透率。总体上,自北向南即由地面到吐孜井区井下物性变差,北部物性以中孔隙度-中渗透率为特征,南部则以低孔隙度-中渗透率为主。

2.迪那井区储层物性特征

(1)岩心物性特征

该井区储层主要为古近系储层,总体上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储层物性变化较大,以苏维依组第一、三岩性段储集性能相对较好,苏维依组第二岩性段仅在迪那202井物性较好,库姆格列木群第一、二、三、四段物性均很差(图6-25)。各岩性段物性特征简述如下。

苏维依组一段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度最大16.16%,最小3.03%,平均9.2%,69%的样品集中在8%~16%之间;渗透率最大32.7×10-3μm2,最小0.01×10-3μm2,平均1.41×10-3μm2,95%的样品集中在0.01×10-3~10×10-3μm2之间。

图6-25 迪那202井、迪那11井深度-孔隙度关系

苏维依组二段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度最大12.39%,最小3.0%,平均5.84%,90%的样品集中在4%~10%之间;渗透率最大4.57×10-3μm2,最小0.006×10-3μm2,平均0.51×10-3μm2,78%的样品集中在0.01×10-3~1×10-3μm2之间。

苏维依组三段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度最大13.73%,最小3.01%,平均7.9%,52%的样品集中在6%~12%之间;渗透率最大15.2×10-3μm2,最小0.01×10-3μm2,平均1.4×10-3μm2,95%的样品集中在0.01×10-3~10×10-3μm2之间。

库姆格列木群一段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度最大15.12%,最小2.9%,平均5.6%,87%的样品集中在2%~8%之间;渗透率最大2.17×10-3μm2,最小0.014×10-3μm2,平均0.42×10-3μm2,81%的样品集中在0.01×10-3~1×10-3μm2之间。

库姆格列木群二段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度最大7.05%,最小2.93%,平均4.1%,78%的样品集中在2%~6%之间;渗透率最大2.48×10-3μm2,最小0.011×10-3μm2,平均0.15×10-3μm2,85%的样品集中在0.01×10-3~1×10-3μm2之间。

库姆格列木群三段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度最大9.53%,最小2.68%,平均3.87%,73%的样品集中在2%~6%之间;渗透率最大0.11×10-3μm2,最小0.02×10-3μm2,平均0.042×10-3μm2,92%的样品集中在0.01×10-3~0.1×10-3μm2之间。

从孔隙度的分布看,古近系苏维依组一段孔隙度分布基本属于众数偏大值的正态分布,相对其他各段较均匀,反映储层主要由单一孔隙结构的砂岩组成,孔隙成因简单;苏维依组三段孔隙度分布频带较宽,峰值不突出,孔隙结构多样;苏维依组二段孔隙度为双峰分布,由两种孔隙结构的储层构成;库姆格列木群一、二、三段孔隙度分布呈绝壁型,储层孔径较小,储集性能差(图6-26)。

图6-26 迪那2气田孔隙度、渗透率分布及其相关性

从渗透率的分布看,苏维依组一、二、三段的储层渗透率呈近似正态分布,渗透性能好于其他几段;库姆格列木群一、二、三段渗透率的分布与孔隙度分布一致,主要是由细孔、细喉的储层构成。

(2)测井储层物性特征

通过大量岩心对应测井的刻度,解释各井的孔隙度、渗透率连续变化曲线。由于测井孔隙度、渗透率具有纵向连续的特点,更能反映储层纵向上的变化特征。以泥质含量≤15%的砂岩进行分段统计。

纵向上,苏维依组第一、三段及库姆格列木群第二段的储层质量相对较好,从好到差的变化趋势为苏维依组一段>苏维依组三段>库姆格列木群二段>苏维依组二段>库姆格列木群三段>库姆格列木群一段。

在泥质含量≤15%的砂岩中进行砂体总厚度和孔隙度≥6%的砂层厚度统计(见表6-6)。砂层厚度,迪那22井最厚,为231m;迪那201井最薄,为193.5m;迪那202井居中,为227.0m。孔隙度≥6%的砂层厚度以苏维依组一段、二段、三段较高,库姆格列木群二段次之,库姆格列木群一段、库姆格列木群三段最低,迪那201井、202井库姆格列木群三段因缺乏测井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未做分析统计。

3.东秋地区储层物性特征

吉迪克组和古近系总体储层不发育,常规物性分析资料有限(图6-27)。东秋5井吉迪克组砂砾岩段泥质粉砂岩分析孔隙度为3.09%~13.6%,平均为9.6%;渗透率为0.01×10-3~7.96×10-3μm2,平均为1.05×10-3μm2。测井解释在局部层段孔隙度大于13%,单层厚度较大(大于5m),为较好储层,其他均为较差储层。

古近系岩性主要以棕褐色泥岩、泥质膏岩、膏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及细砂岩,底部储层相对较发育,以棕褐色粉-细砂岩及膏质粉-细砂岩为主夹泥质岩,镜下定名细-中粒、不等粒岩屑砂岩、次长石岩屑砂岩、含膏质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储层累计厚76m,占全段地层的12.6%,其中单层最大厚度达16m,分选中-差,磨圆为次棱-次圆,胶结类型以孔隙式或接触-孔隙式为主。

图6-27 东秋5井、东秋8井测井物性及其与深度关系

东秋5井苏维依组分析孔隙度为3.92%~6.4%,平均为4.935%;渗透率为0.01×10-3~0.05×10-3μm2。库姆格列木群分析孔隙度为0.75%~11.15%,平均为4.46%;渗透率为0.01×10-3~578×10-3μm2,平均为10.18×10-3μm2。东秋8井库姆格列木群分析孔隙度为0.75%~14.52%,平均为7.95%;渗透率为0.02×10-3~12.5×10-3μm2,平均为2.772×10-3μm2

东秋5井测井解释单层厚度大于3m的储层主要有4层:

第一层:井段4318~4375m,岩性为棕褐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棕褐色泥岩;储层厚12m,最大单层厚5.0m;粉-细砂岩均为灰、泥质胶结,较致密;计算平均孔隙度为9.61%~10.93%,评价为中等的储集层。

第二层:井段4408~4528m,储层6m,岩性为棕褐色粉砂岩,最大单层厚度为4m,计算最大单层厚9.0m,计算孔隙度为0.63%~12.56%,评价为中等-好储层。

第三层:井段4773~4800m,岩性以棕褐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泥岩,砂岩厚21m,最大单层厚9.0m,计算孔隙度为0.63%~12.56%,评价为中等-差储层。

第四层:井段4839~4900m,储层厚37m。

4.塔北隆起区储层物性特征

提2井吉迪克组砂砾岩段4972.1~4986.8m井段孔隙度为4.76%~22%,平均14.9%;渗透率为0.656×10-3~194×10-3μm2,平均49.08×10-3μm2。台2井吉迪克组砂砾岩段5022.87~5045.80m井段孔隙度为13.85%~21.9%,平均16.03%;渗透率为1.37×10-3~64.8×10-3μm2,平均26.02×10-3μm2。苏维依组一段5081.0~5081.75m井段孔隙度为3.8%~8.06%,平均5.45%;渗透率为0.26×10-3~16.3×10-3μm2,平均3.44×10-3μm2。苏维依组二段5123.77~5163.24m井段孔隙度为5.01%~16.1%,平均11.4%;渗透率为1.4×10-3~60×10-3μm2,平均14.45×10-3μm2。台2井吉迪克组砂砾岩段为原生孔隙发育带,苏维依组二段为次生孔隙发育带,苏维依组一段储层物性最差。牙哈4井吉迪克组砂砾岩段4981.16~5011.73m井段孔隙度为3.62%~23.85%,平均16.78%;渗透率为0.04×10-3~312.91×10-3μm2,平均29.78×10-3μm2。苏维依组一段5012.0~5013m井段孔隙度为8.6%~13.36%,平均10.16%;渗透率为0.4×10-3~7.43×10-3μm2,平均2.42×10-3μm2。苏维依组二段5063.08~5152.22m井段孔隙度为1.16%~14.5%,平均7.19%;渗透率为<0.01×10-3~110×10-3μm2,平均2.9×10-3μm2(图6-28)。

图6-28 牙哈4井、台2井、提2井深度-孔隙度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