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继位的皇帝都不是嫡长子?

如题所述

部分帝皇实行的立储制度是秘密立储制度。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就是采用秘密立储方法而被选定为皇帝的,这个传位制度与历代的传位制度不同,不一定传给长子,也不预立储君,是在皇帝驾崩后以公开皇帝遗旨的方式的一种秘密的立储制度,尽管这只是清朝的部分的传位制度,但是也是清朝非嫡长子继承的原因之一。

虽然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实行了两千多年,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大家都想自己当皇帝,哪怕自己不是嫡长子,也会不择手段地让自己变成嫡长子,为了皇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有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汉中宗刘晟甚至杀害了自己的15个兄弟、还有明成祖靖难之役。因此嫡长子继承制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后辈对皇位的抢夺。

满族人建立清朝后,在这前期受到满洲的旧俗影响,他们的嫡庶观念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并不是特别看重所谓的嫡庶和长幼,大多能者为先。也正因如此清朝前三代皇帝都没有很明确指定太子,设立储君,比如皇太极就不是嫡庶长子,清世祖顺治和清圣祖康熙都不是嫡长子,但是最后也都因为才能的突出成为了皇帝,而且历史也证明了他们的确是一个好皇帝。

雍正在他即位后,吸取了历代手足兄弟的明争暗斗、骨肉相残的教训,同时也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这一制度也延续了四代皇帝,但是最后这个制度的消失并不是因为它的弊端,而是因为到了咸丰皇帝时,他只有一个儿子,所以没有必要秘密立储了,而且后来同治、光绪都没有儿子,同样也不需要秘密立储君,之后这一制度就告终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2
我们知道在唐朝都是嫡长子继承。但是在清朝却不是。因为太子都是由皇帝任命的,是需要有才能的人才能够承担的。
第2个回答  2019-07-22
历史上太子这个职位是非常凶险的。而清朝也是如此,为了争夺太子之位,骨肉兄弟互相残杀不胜枚举。正巧嫡长子都被杀了。
第3个回答  2019-07-22
因为真正继位的太子是由皇帝来决定的,而清朝的统治者所选的继承者,都是真正有能力可以治理皇朝的人。
第4个回答  2019-07-22
因为随着政治的改革,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一个国家的社稷需要真正有才能的人来通知,而且选择继位者的权利在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