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全部答案

如题所述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4题A B B C
5、2c;6、16cm;7、(1)AB;(2)CD;(3)EF;(4)3cm;3cm;8、10
9题(1)20度;(2)2分之1∠EAD=∠C-∠B理由如下:由(1)知,∠EAD=∠EAC-∠DAC=2分之一∠BAC-(90°-∠C)①
把∠BAC=180°-∠B-∠C代入①,整理得EAD=2分之一∠C-2分之一∠B,所以2∠EAD=∠C-∠B.
11.2.1三角形的内角
1、90°;2、50°;3、100°;4、20°;5、300°;6、50°;7、B 8、C;9题120度;10题36度;11题(1)75度;(2)75度。
11.2.2三角形的外角
1、B 2、C 3、C 4、C 5、180度;6、115度;7题解:因为∠ADC=∠B+∠BAD.∠DAC=∠EAC+∠DAE;又因为∠ADC=∠DAC;∠B=∠EAC所以∠BAD=∠DAE所以AD平分 ∠BAE
8题(1)2∠F=∠B+∠D
(2)x=3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A 2B 3C 4B 5A 6D 7题八;8题120度;40度;80度;120度9题900度;10题九;11题540度;12题540度;13题证明因为在四边形ABCD中,∠A=∠C=90度,所以∠ABC+∠CDA=180度,因为∠1=∠2,∠3=∠4,所以∠2+∠3=90度。因为∠A=90度,所以∠1+∠AEB=90度。因为∠1=∠2,所以∥AEB=∠3。所以BE∥FD
第十二章
12.1 全三角
1、A 2、B 3、B 4、D 5、120度 6 (1)证明三角形相似(2)证明相似并倒角计算 7、利用给出角度进行倒角证明相似即可算出 角DAE为73度 角CEF为34度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一课时:1、D 2、D 3、2 4、AE=AD 5、证明全等 6、利用条件证明全等 7、证明三角形全等并倒角。
第二课时:1、C 2、AB=AC 3、AE=AC 4、AE=AF 利用条件证明全等 5、证明全等(SAS)6、(1)、利用E为中点证明两三角形全等(SAS) (2)、旋转 (3)、证明三角形全等并延长BE倒角即可证明为“垂直”关系。
第三课时:1、D 2、D 3、不是 AC=DF或角B=角E或角A=角D(答案不唯一) 4、同上答案不唯一 5、利用平行关系证明全等 6、(1)AB=AD(答案不唯一) (2)略 7、全等(AAS)
第四课时:1、C 2、B 3、适合一个即可 4、(1)略(HL) (2) 由一可知角ACF为60度。
5、利用ABCD为正方形证明 三角形全等 同时证明边相等。 6、DE=DF(或CE//BF或角ECD=角DBF或角DEC=角DFB等) 略。
12.3 交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一课时:1、D 2、D 3、6 4、垂直 5、8 6、利用全等倒边AB=4cm 7、略
第二课时:1、D 2、B 3、90度 4、略 5、利用两次三角形全等证明即可 6、利用三角形全等(AAS)然后等量代换。
第十三章13.1.1轴对称
1、D2D3①②③4、轴对称、5 ;5题4反过来4 ;6题10cm平方;7题∠ABC=60度,∠C=30度
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D2B3B4题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5题解:AB+BD=DE
证明:因为AD⊥BC,BD=DC,所以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AB=AC。因为点A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AC=EC.所以AB=EC.因为BD=DC,DE=CD+CE,所以DE=AB+BD
6题解:(1)AC=BC=AD=BD,OC=OD,OA=OB.
(2)OE=OF.因为AB垂直平分CD,所以角AOC=角AOD,OC=OD.在三角形AOC和三角形AOD中,
AO=AO,
∠AOC=∠AOD
OC=OD
所以三角形AOC≌三角形AOD(SAS)。所以∠CAO=∠DAO,又OE⊥ AC,OF⊥AD,所以OE=OF
7题角B=30度
13.2画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
1、D;2、D;3、略;4题(1)略;(2)全等三角形有:△ACB≌△AEB,△ACD≌△AED,△BCD≌△BED.
5题略
第二课时1A,2(2,-3)。3(-2,-3),垂直;4题图略。A1(0,2),B1(-3,-5)C1(5,0)
5题(1)图略。(2)若P1(x1,y1)关于x=1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2(x2,y2),则x1+x2=2,y1=y2.
6题(1)a=负5分之4,b=负5分之3.(2 )a+b=5分之7
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1、D2、D;3B;4C;5题36度
6题解:△ABE≌△ACD,△BCD≌△CBE或△BFD≌△CFE(写出两个即可)。(选一组三角形全等证明略)
7题(1)证明:在三角形ACD和三角形ABE中
∠A=∠A,∠ADC=∠AEB=90°,AC=AB
所以三角形ACD≌三角形ABE
所以AD=AE.
(2)解:互相垂直。理由:在RT△ADO和RT△AEO中,因为OA=OA,AD=AE所以RT△ADO≌TR△AEO所以∠DAO=∠EAO,即OA是∠BAC的平分线。又因为AB=AC,所以OA⊥BC.
第二课时
1、B;2、A;3、10cm;4、3;5、△ABC(或△BDC或△DAB)(证明略)
6题解(1)AD=AE.理由如下:因为EF⊥BC,所以∠E=∠C=90,∠BDF+∠B=90°.因为∠BDF+∠ADE所以∠ADE+∠B=90°.又因为AB=AC,所以∠B=∠C.所以∠ADE=∠E.所以AD=AE.
(2)略
7题(1)证明:因为OB=OC,所以∠OBC∠OCB.因为BD、CE是△ABC的高,所以∠BDC=∠CEB=90°.
在RT△BDC中,∠BCD=90°-∠DBC;
在RT△CEB中,∠BCD=90°-∠ECB.所以∠BCD=∠CBE.所以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2)解: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理由如下:在RT△ABD和TR△ACE中,∠A=∠A,∠ADB=∠AEC=90°,AB=AC所以TR△ABD ≌ RT△ACE.所以BD=CE.因为OB=OC,所以OD=OE.所以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13.3.2等边三角形
1、D;2、17;3题证明:因为AB=AC,∠BAC=120°,所以∠B=∠C=30°所以在RT△ADC中,CD=2AD.因为∠BAC=120°,所以∠BAD=120°-90°=30°所以∠B=∠BAD.所以AD=BD.所以BC=3AD
4题证明:因为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DE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C=AC,CD=CE,∠ABC=∠BCA=∠ECD=60°所以∠BCA-∠DCA=∠ECD-∠DCA,即∠BCD=∠ACE.因为在三角形ACE和三角形BCD中,AC=BC,∠ACE=∠BCD,CD=CE,所以△ACE≌△BCD.所以∠EAC=∠B=60°=∠ACB.所以AE∥BC.
5题(1)解做图略(2)证明: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所以BD平分角ABC.所以角ABC=2角DBE.因为CE=CD,所以角CED=角CDE.又因为角ACB=角CED+角CDE,所以角ACB=2角CED.又因为角ABC=角ACB,所以角DBC=角CED,所以DB=DE.又因为DE垂直BE,所以
BM=EM(三线合一)
第十四章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A2、C3、C4、D
5题5;6题40;7题2的99次方;8题(1)0;(2)0.9题x=5;10题m=3.
14.1.2幂的乘方
1、D;2、B;3、C;4、C;5、0;6、2;7、2乘以x的12次方;8题2187;9题30625;10题(1)2的6次方;2的6次方;3的6次方;3的6次方;小括号3的2次方的3次方=等于小括号3的3次方的2次方;4的6次方;4的6次方;小括号负4的3次方中括号的2次方=小括号负4的2次方中括号的3次方。
(2)a的m次小括号的n次方=a的n次方小括号的m次方。
(3)a的3次方。
14.1.3积得乘方
1、D;2、C;3题m=3,n=2;4题5的平方乘以5的3次方乘以5的5次方小于5的2次方小括号3次方乘以5的5次方小于5的2次方乘以5的3次方小括号的5次方;5题a的26次方乘以b的30次方;6题243;7题216.
14.1.4整式乘法第一课时1、C;2、D;3、A;4、D;5、C;6题②⑤;7题-12xde6次方乘以y的7次方;8题8分之3π乘以y的2次方;9题2.
第二课时1、A;2、D;3、B;4题4a的平方+7ab-15b的平方;5题-6;6题12;7题(1)m的3次方+n的3次方;(2)2y的3次方+3y的2次方-21y+5。
8题把原式化简成6(2n-1)无论n为何非零自然数,2n-1都是奇数,所以代数式n(n+7)-(n-3)(n-2)的值都能被6整除。9题证明原式=12所以与x的取值无关。
10题77;
11题(1)计算横断面积为2分之1a的2次方+2分之1ab然后下结论就可以了;
(2)(50a的平方+50ab)。
第三课时1、B;2、C;4、C;5题-4a方b;6题-(m-n)的3次方;7题12;8题(1)2ab的2次方;(2)7a方b3次方+6a方b的4次方;9题可买钢笔100支,可买笔记本300支。
14.2乘法公式14.2.1平方差公式
1、C;2、A;3、A;4、C;5、B;6、A;7题(1)9964;(2)5x的平方-5y的2次方‘;(3)x的4次方-y的4次方。8题-6;9题解:能,理由如下:A=15n的平方。因为n是正整数,所以15n的平方一定能被15整除。 10题2的128次方。
14.2.2完全平方公式第1课时1、D;2、D;3题2;4题4b;4a方;16ab。5题14;6题-2;7题(1)45;(2)57;8题124;9题8xy。
第2课时1、B;2、C;3题6x;4题4y方-9x方-z方-6xz;5题a方+b方+c方+2ab-2bc-2ac;6题4yz;7题大于;大于;大于;=;规律为a方+b方大于或等于2ab。证明:因为a方-2ab+b的平方=(a-b)方大于或等于0,所以a方+b方大于或等于2ab。
8题7.
14.3因式分解14.3.1提公因式法1、C;2、C;3、B;4、D;5题(x-y)(a+b+c);6题x方(2x-1);7题3(m+n)(m-n);8题9a方+3a-2;9题-6;10题141.3m方。
14.3.2公式法第1课时1、D;2、B;3、D;4题-198000;5200.5题-12;6题3m(2x-y+n)(2x-y-n);7题(1)x(x+3)(x-3);(2)m方(m+n)(m-n);(3)-3(p-q)(p+q);8题a(a+3)(a-3);9题(x+4y)(x-4y);10题5050.
第2课时1、C;2、A;3、D;4题b(a+1)方;5题(1)10的6次方;(2)4;
6题x=y。
第十五章分式15.1分式15.1.1从分数到分式1、B2、D3、D4B;5题(1)8x,x分之80;(2)a+b;a-b;(3)4分之x-y。6题(1)跟据题意,得2x-4不等于0,解得x不等于2.所以x不等于2时原式有意义。(2)根据题意,得x-3=0,解得x=3.所以x=3时原式值为0.(3)根据题意,得x-3=2x-4.解得x=1.所以x=1时,原分式值为正数。(4)根据题意,得x-3大于0,且2x-4大于0.解得x大于3.或x-3小于0且2x-4小于0,解得x小于2.所以x大于3或x小于2时分式的值为正数。(5)根据题意,得x-3大于0且2x-4小于0.无解。或x-3小于0且2x-4大于0.解得2小于x小于3.所以当2小于x小于3时,分式的值为负数。7题(1)-a的10次方分之b的29次方。(2)(-1)的n+1次乘以a的n次方分之b的3n-1次。
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1、B2、C3、D4、C、5题(1)4a分之1;(2)x-3分之x+3.6题原式=x+y分之2(x-y);-5分之2.7题略。
第2课时1、C;2、C;3、A;4题(1)最简公分母是6x方y具体通分略。(2)最简公分母是(x+2)(x-2)具体通分略。5题(1)最简公分母是12a方bc方具体略;(2)最简公分母是2(y+2)(y-2)方具体通分略。15.2分式的运算15.2.1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1、A2、C3、A4、bm分之an。5题(1)yc。(2)-x方y。(3)2分之1.(4)x+y分之x+3y。6题-1.7题(1)-y得2次方分之x的5次方除以y分之x的3次方=-y分之x的2次方,y的3次方分之x的7次方除以(-y方分之x的5次方)……任意一个分式除以前面的分时,结果是-y分之x的2次方。(2)这列分式的第7个分式是y的7次方分之x的15次方。第2课时1、B2、A3、C4题x方分之1;5题(1)a-b分之b的4次方。(2)a分之b-a;6题a-1分之2;7题a-1分之a+1.
15.2.2分式的加减第1课时1题0;2题x-1分之1.3题C;4题原式=a+2分之2;5分之2
第2课时1、A2D3题2分之1;4题x+1分之4;5题m—6.6题原式=2a+8;6;7题原式=x-2分之x+1;x满足-2小于等于x小于等于2且为整数,若使分式有意义,x只能取0,-2.当x=0时原式=-2分之1;当x=-2时,原式=4分之1.8题原式化简后为x+1分之x-1,在-4小于x小于-2,因为x为整数,所以x=-3.当x=-3时,原式=2.
15.2.3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1、C2、A3、D4题-a方分之8.5题(-3)的1-n次方x的n次方;6题0;7题5;8题8。第2课时1题2.3乘以10的-6次方;2题2.1乘以10的-5次方;3题C;4题化简后原式=a分之1,-3分之2;15.3分式方程第1课时1题x=-3;2题m大于-6且m不等于-4;3题D;4题x=3分之1,经检验x=3分之1不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无解。5题x=2分之5,经检验x=2分之5是原方程的解。6题x=6,经检验x=6是原方程的解。7题根具题意可得2-x分之1-x=3,解得x=2分之5。经检验x=2分之5是原方程的解。第2课时1题A;2题C;3题A车间每天能加工384件,B车间每天能加工320件。4题(1)第一次每支铅笔的进价为4元。(2)每支售价至少是6元。5题小丽所乘汽车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75千米每时。6题该地驻军原来每天加固300米。7题设规定日期为x天,根据题意,得
x分之3+(x+6)=1.解得x=6.经检验x=6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显然方案(2)不合题意。方案(1)1.2*6=7.2(万元)方案(3)1.2*3+0.5*6=6.6(万元),因为7.2>6.6所以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选第三中施工方案最节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9
我们买过来就有答案啊,我都写好了,
第2个回答  2013-01-31
我才七年级
第3个回答  2013-01-29
答案还有步骤我都有,但是不好往上发,相当麻烦,你们班主任没发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