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禁止杀牛,为什么那些英雄豪杰,去饭馆还要点上几斤牛肉?

如题所述

武侠小说中喝酒都点熟牛肉多是受《水浒传》影响。水浒传中一干好汉们吃酒的标配几乎就是“切二斤熟牛肉”。

据统计,《水浒传》中,涉及屠宰、吃肉的场景多达134处,明确指出吃的是牛肉的就达到了48处。

这在宋代真实社会场景中有些夸张。

宋初虽然地方官员曾搞过“牛肉税”,默许你杀牛吃肉,但得交税。但到了宋仁宗时期就下令停止了牛肉税。

牛肉民间肯定吃,但不会那么公开随便。估计那时吃牛肉和现在吃穿山甲一样得偷偷摸摸。

《水浒传》写的是造反,和政府作对,朝廷禁止杀牛,好汉们偏偏就吃牛肉,以此来衬托好汉们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所以,书中的吃牛肉,其实是造反精神的一种象征。也正因如此,梁山好汉们不管是喝酒还是聚会,都少不了大口吃牛肉的情景。

明、清成书的其他古典小说、通俗演义或话本中,明确指出吃的只是牛肉的都很少。比如,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这是与《水浒传》关系颇深的一部小说)中,只有一处提到吃的是牛肉;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中,关于吃食的描写则没有一处说是牛肉。

另外牛也是勇力和力量的象征,吃牛肉长力气恐怕也是牛肉成为大侠吃酒套餐的原因之一。

后来成书的武侠小说中也多采用了吃牛肉这一说法。

可以想下侠客们到了酒店,一声打两角酒,来二斤牛肉。听着就豪气。就像说赵子龙自报家门一样,如果出口是:俺乃石家庄赵子龙。估计对手会笑喷。

大侠如到了一家酒店里,大叫一声:来两角酒,切二斤猪肉,多么不搭调。

补充下: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历代朝廷都禁止无故杀牛。

西周时就有“诸侯无故不杀牛”的规定。

在汉朝杀牛要偿命,即使你是牛的主人。

在唐朝牛主人擅自杀牛,判徒刑一年。

宋代法律就严禁屠杀耕牛,即便因特殊情况要杀,也得向政府报告原因,由政府统一来杀,私自杀牛问题很严重。

北宋初年的《宋刑统》中,有“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的法条。也就是杀政府养的牛或者别人家牛的,徒刑(即将罪犯监禁于特定场所,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刑罚)一年半,杀自家牛的徒刑一年。

到了南宋,刑罚更重,“诸故杀官私马牛徒三年”。即便是致伤致残,只要影响了正常使用,一律按杀死罪对待。杀死自家养的牛,则要劳动改造一年半,比北宋多上了半年。

元朝则要杖责一百。

明代明文规定宰杀耕牛犯法。

所以大侠们吃牛肉的几率不会高。

既然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好酒配牛肉,几乎成了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套餐。

为什么单单选择牛肉而不是什么猪肉、狗肉、鸡肉、鱼肉呢?

其一,历史上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耕牛对于国家的兴衰十分重要。简单来讲,耕牛几乎直接影响了当时的GDP,牛的地位自然与众不同。甚至在很多朝代,私自宰牛吃牛肉都会受到严厉的刑罚。

而英雄好汉多是义薄云天,天不怕地不怕。选择吃牛肉,更能体现他们的豪情。

无论是越喝酒越厉害的萧峰,还是憨直的郭靖,亦或是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他们的出场几乎都离不开酒水和熟牛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符合大众在潜意识里对于豪杰的想像。(骨子里敢于反抗,行事中豪气干云)

其二,熟牛肉很贵啊。大侠豪杰都是视钱财如粪土、一掷千金的主儿。一坛陈年女儿红再切三斤熟牛肉,这个标准套餐是相当的豪华啊。普通百姓几乎是不可能享用的起,而大侠们都是义字当头,重情义轻财锦,这种套餐更符合他们的身份。

其三,豪杰大侠们神勇无比,自然需要消费能量高,营养价值高的牛肉。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的功能。(正如我们想像有钱人家顿顿吃燕窝、鱼翅一般)如果让大侠们拿着筷子挑拣鱼刺,或者正襟危坐,端着小碗往嘴里送米饭,你还会看下去吗?

总得来说,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套餐,主要是为了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本来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只是被我们普遍认可,也就成为了一种潜意识里的文化符号。

以至于我们只要看到“一坛好酒,再切几斤熟牛肉”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武侠和江湖。

另外,现实生活中,牛肉确实营养丰富,适合食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