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如何进行检查?

如题所述

本病早期虽已有夜盲,眼底可完全正常,随病程进展而出现眼底改变。典型的眼底改变主要有视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狭窄和骨细胞样色素散布三联征。
检查主要是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视野、色觉、视觉电生理(ERG)、OCT、彩色眼底像及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
除此之外,视网膜色素变性表型众多,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通过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鉴定,可精准、快速明确患者发病的基因原因,根据致病基因寻找、设计治疗方案,指导基因矫正,避免后代或二胎再次患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08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 是一组遗传眼病,属于光感受器细胞及色素上皮(RPE)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临床上以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ERG检查)为特征。该病有多种遗传方式,可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也可散发。通常双眼发病,极少数病例为单眼。一般在30岁以前发病,最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至青春期症状加重,到中年或老年时因黄斑受累视力严重障碍而失明。 检查方法1、视野检查发病早期视野呈环形暗点,逐渐向中心和周边扩展,表现为视野进行性缩小,晚期形成管状视野,但中央视力可较长时间保留,双眼表现对称。2、FFA检查由于RPE广泛变性萎缩,眼底弥漫性斑驳状强荧光,严重者有大面积透见荧光区,色素沉着处为荧光遮蔽。约75%病例可见染料渗漏,多见于视盘、血管弓区及黄斑区,可伴有黄斑囊样水肿。晚期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呈斑片状,多位于赤道附近。3、眼电生理检查ERG在发病早期即显著异常(振幅降低及潜伏期延长),甚至无波形。 EOG也同时异常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6

    眼底检查:可观察到典型的眼底改变主要有视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变细和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始于赤道部,色素呈有突的小点,继而增多变大,呈骨细胞样,有时呈不规则的线条状,围绕赤道部成宽窄不等的环状排列)三联征;黄斑变性;晶状体浑浊即白内障,特别是后囊下白内障多见;玻璃体浑浊。

    功能检查:可伴有散光和近视,视野缩小,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色觉上可出现感蓝光的视椎细胞缺乏出现蓝色盲。

    暗适应检查:是一种对光刺激的视觉阈值的心理物理学测量。首先给受试者以亮光刺激,再将其置于黑暗环境中30分钟,并在间隔时间点测量受试者可感知的最弱光强度。早期锥细胞功能尚正常,杆细胞功能下降,使杆细胞曲线终末阈值升高,造成光色间差缩小。晚期杆细胞功能丧失,锥细胞阈值亦升高,形成高位的单相曲线。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是测量视网膜对光刺激的电反应,属于诊断该病的传统标准。RP 可出现受刺激后视网膜产生电信号的时间延迟和波幅下降。该检查敏感性较高,即使是疾病早期,ERG 也可检测出异常。

    眼电图(EOG):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复合体的功能。 LP/DT 明显降低或熄灭,即使在早期,当视野、暗适应、甚至 ERG 等改变尚不明显时,已可查出。故 EOG 对本病诊断比 ERG 更为灵敏。

    眼底血管造影:病程早期显示斑驳状强荧光斑,病变发展明显时,有大面积强烈的透见荧光,色素沉着处则为遮蔽荧光。晚期因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而见大片弱荧光及脉络膜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