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有什么行为特点,

如题所述

这是我转载的,你参考下。请看一下人格障碍的5种类型表现和特点和什么是人格?*偏执性人格障碍有何临床表现?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表现:
①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容易害羞,自尊心过强,对他人对自己的“忽视”深感羞辱,满怀怨恨,人际关系往往反应过度,有时产生牵连观念;②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或认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对别人善意的举动做歪曲的理解,总认为他人不怀好意,怀疑他人的真诚,警视四周;③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于埋怨、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不从自身寻找主观原因;④容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⑤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配偶和情侣的忠诚,限制对方和异性的交往或表现出极大的不快;⑥易于记恨,对自认为受到轻视、不公平待遇等耿耿于怀,引起强烈的敌意和报复心;⑦易感委屈;⑧自负、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给人以得理不饶人的感觉,固执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权力;⑨忽视或不相信与其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改变病人的想法*分裂样人格障碍有何临床特点?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表现为:
①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回避社交,离群独处,我行我素而自得其乐;②缺乏热情和温柔体贴,缺乏幽默感。对人冷漠,缺乏情感体验,对于批评与表扬及别人对他的看法等漠不关心;③常不修边幅、服饰奇特、行为怪异、不合时宜,不符合当时当地风俗习惯或目的不明确;④言语结构松散、离题、用词不妥、繁简失当,表达意思不清楚,但并非智能障碍或文化程度受限所致;⑤爱幻想或有奇异信念(如相信特异功能、第六感觉等),有时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有些人在从事抽象思维的领域可有成就;⑥可有牵连、猜疑、偏执观念,或奇异感知体验,如一过性错觉或幻觉等,不寻常的知觉体验。*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有何临床特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与正常人不同,往往缺乏正常的人间友爱和骨肉亲情,缺乏焦虑和罪恶感,常有冲动性行为,且不吸取教训,行为放荡,无法无天。具体表现为:
①经常说谎、逃学、吸烟、酗酒、外宿不归、欺侮弱小;②经常偷窃、斗殴、赌博、故意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无视家教、校规、社会道德礼仪,甚至出现性犯罪行为;③成年后(18岁后)习性不改,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④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⑤缺少道德观念、对善恶是非缺乏正确判断,且不吸取教训;⑥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以恶作剧为乐,故使其家庭、亲友、同事、邻居感到痛苦或憎恨。*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具体表现为:
①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过严、按部就班、常拘泥细节,犹豫不决,往往避免作出决定,否则感到焦虑不安;②好洁成癖,过分讲究清洁卫生,其家人有时也觉得和患者共同生活深感劳累和疲惫;③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穷思竭虑,对实施的计划反复检查、核对,惟恐疏忽或差错;④主观、固执,要求别人也按其方式办事,否则即感不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即使担任领导职务,往往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⑥过分节俭,甚至吝啬;⑦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过分投入工作,业余爱好少,缺少社交往来,工作后缺乏愉快和满足的内心体验,反而常有悔恨和内疚,检查自身存在哪些缺陷,以及工作什么地方没有完善,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 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有何临床特点?表演性人格障碍以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暗示性和依赖性强、过分的感情用事、以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表现:
①情感体验肤浅,情感反应强烈易变,感情用事,喜怒哀乐皆形于色,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②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别人注意,或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过分;③过于喜欢表扬,经受不起批评,爱撒娇、任性、心胸狭窄,以情感相要挟,作弄别人,设法操纵他人为自己服务;④自我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不如意时则表现强烈不满;⑤暗示性强,容易受他人影响或诱惑;⑥富于幻想,常有自欺欺人之言,凭猜测和预感做出判断,有时用幻想与想象补充事实,言语内容不完全可靠;⑦喜欢寻求刺激而过分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于卖弄风情,喜爱挑逗,给人以轻浮的感觉。** 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什么意思?人格,英文personality,这个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把人格定义为面具,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在生活中像角色一样表演出的种种行为;第二层,是在这个面具下隐藏的真实自我。人格这一概念进入心理学的严肃研究范畴之后曾经有过各种演变,对其有过各种定义。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也曾综述过五十个有关人格的定义,不同的定义表明不同心理学流派、心理学家研究的出发点,也表现为他们研究的结果。总的来说,人格可以看成人的一种惯常行为心理学已产生了许多关于人格的定义。据美国心理学家澳尔波特1937年统计,人格定义已达50多种,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也许读者会说,这么多定义,如果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我们还有希望了解什么是人格吗?其实,那么多具体的定义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可以统统不管,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隐藏在内部的。我们从独生子女的外部行为,来看独生子女的道德表现、个人兴趣等,又通过专门的测量,来看他们心理内部的人格需要(如是否有成就需要或攻击性需要等)、自我接纳程度和学习需要。比如:在调查中,如果一个孩子告诉我们,他(她)经常感到学习的快乐,或总想弄明白不懂的问题,我们会判断这个孩子认知需要非常强烈;如果一个孩子告诉我们,他(或她)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况、性格,经常感到别人对自己不重视,或好象在各处都不能起作用,我们会判断这个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低。认知需要被视为健康人格之一,而自我接纳程度较低被视为人格障碍之一。在我们的研究中,类似这些都是人格的内容,它们从不同层面表现了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先天的遗传因素即素质,是婴儿初生时所具有的解剖的和生理的特性,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类型、内分泌腺以及身体外表的特征等。比如,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神经过程平衡的人能有效地分配注意力,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不平衡的人如兴奋占优势的神经类型则在分配注意力上有一定困难。又如,荷尔蒙中的某种成分分泌过剩,容易产生兴奋,分泌不足,则容易产生疲劳,这都会引起孩子个性的变化。此外,人的身体外表也会引起人格问题。我们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从小时候,我们就把自己的体格、容貌、身体的姿态特征与其他人相比较,总希望自己比别人有更好的身体条件。如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往往会引起对自己本身的期待或自卑感体验。对大多数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来说,先天的遗传因素会起一定的作用。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会昌介绍,行为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证明,遗传对人格(总体上)的影响占50%。但是,其人格发展也受个体的生活史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的重要影响。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对个体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
埃里克森说: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班都拉指出:一个人的行为的获得是对他人的行为、态度和各种反应的模仿和认同,如同孩子经常模仿父母行为、语言等。罗杰斯强调自我概念及其与现实的协调,认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个体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和谐。这些描述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儿童人格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种意义上说,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人若脱离了社会,不与人们交往,也就谈不到人格,至少不是健全的人格。就像初生的婴儿只能算是个体,还没有人格;人格乃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人际关系的结晶。所以,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心理学只是从意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殊方面去研究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0
人格障碍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表现不同,如以猜疑偏执为特点,以情感冷漠为特点,以不遵守社会规范为特点,以极不稳定的情绪为特点等。
1.偏执型人格主要表现对挫折和拒绝过分敏感,怀有强烈的报复心和敌意,猜疑,好斗,病态嫉妒,自负。
2.分裂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情绪冷淡,偏爱单独行动,过分沉迷于幻想,明显地无视公认的社会常规及习俗。
3.反社会型人格主要表现为缺乏责任感,经常违法乱纪、对挫折耐受性极低,无内疚感,易迁怒他人。
4.边缘型人格以极不稳定的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为特点。
5.表演型人格通常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夸张言行吸引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容貌过分计较,不停的追求刺激等。
6.强迫型人格主要表现为过分疑虑及谨慎、完美主义,拘泥于社会习俗,并且刻板、固执。
7.回避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持续的焦虑、自卑、在社交场合过分担心被指责或拒绝,习惯性扩大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险。
8.依赖型人格主要表现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不敢对所依赖的人提出要求等。
第2个回答  2017-06-03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9个主要特征
http://www.osolid.com/thread-103701-1-1.html
里面资料好好看看
另外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种
如强迫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
是以社会隔绝和情感疏远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他们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性兴趣,体验不到愉快,情感平淡,沉默寡言,孤单。

表演型人格障碍?
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这类人以情绪不稳定为特征。他们具有过分的情绪表达以引起他人注意,对人情感肤浅,说话装腔作势,诱惑或挑逗行为却缺乏性欲,易受他人或环境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择手段,不断渴望受到赞赏。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此类人的特征是经常发生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患者在儿童少年期(15岁以前)即见端倪,表现为品行障碍如离家外出,与人斗殴,伤害动物,毁坏他人财物,经常说谎、偷窃等。成人(18岁以后)出现不负责任的或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他们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吸取教训,无自知之明。

焦虑型人格障碍?
第3个回答  2013-07-09
习惯性封闭自我。行为超出一般思维,简称出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5-29
记得有一个是对话时不敢看对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