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翻译文言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如题所述

古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   
2.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说不定这个你不会的问题也因此弄清楚了呢。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食: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9
http://baike.baidu.com/view/7387792.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0046592.html?autorefresh=1373339364013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
(4)啖(dàn):吃
(5)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
(6)或:有的人
(7)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8)去:去掉
(9)欲:想
(10)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此坐:这是因为
(12)强:硬要
(13)而:却
(14)席:酒席
(15)坐:因为,由于
(16)以:用来
(17)其:这
句子翻译

1.北土亦有此物否:北方也有这种东西(菱角)吗?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变成知道的。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孔子所说的:“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聪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09
仕,动词,做官。
这句话大意是,有个出生在北方的人不认识菱角,在南方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