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如题所述

现代意义上的数学竞赛是从匈牙利开始实施的。

【1】1894年,为纪念数理学会主席埃沃斯荣任教育大臣,数理学会通过一项决议:举行以埃沃斯命名的,由高中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每年十月举行,每次出三题,限4小时完成,允许使用任何参考书,试题以奥妙而奇特的形式见长,一般都有富创造特点的简明解答。在埃沃斯的领导下,这一数学竞赛对匈牙利的数学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卓有成就的数学家、科学家是历届埃沃斯竞赛的优胜者,如1897年弗叶尔、1898年冯卡门等。

【2】受到匈牙利的影响,数学竞赛在东欧各国蓬勃开展:1902年罗马尼亚,1934年前苏联,1949年保加利亚,1950年波兰,1951年前捷克斯洛伐克……相继进行了数学竞赛。

【3】把中学生的数学竞赛命名为“数学奥林匹克”的是前苏联,采用这一名称的原因是数学竞赛与体育竞赛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奥林匹克精神。竞赛的成果使人们意外地发现,数学竞赛的强国往往也是体育竞赛的强国,这给了人们一定的启示。

【4】1934年在列宁格勒,1935年在莫斯科,有关的国立大学分别组织了地区性的数学竞赛,并称之为“中学数学奥林匹克”。当时,莫斯科的著名数学家都参加了这一工作。前苏联的数学奥林匹克分为五级:学校奥林匹克,县奥林匹克,地区奥林匹克,共和国奥林匹克,全国奥林匹克,再选出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六名代表。

【5】对国际间组织数学竞赛最热心的是罗马尼亚的教授罗曼。经过他的积级策划,第一届竞赛由罗马尼亚主办,1959年7月22日至30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当时参加竞赛的学生共52名,分别来自东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前苏联等7个国家。每个国家有8名队员,前苏联只派了4名队员。以后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都是每年7月举行(中间只在1980年断过一次),参赛国从1967年开始逐渐从东欧扩展到西欧、亚洲、美洲,最后扩大到全世界。

【6】美国1974年参加竞赛,中国1985年参加竞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运转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有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常规,并为历届东道主所遵循。

【7】2010年7月6日至12日,第51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来自105个国家的1200名选手参赛。中国队以197分的总成绩夺得团体总分第一,6名队员获得金牌,中国队员聂子佩成为本届比赛中唯一一个获 得满分的选手。俄罗斯、美国、韩国、哈萨克斯坦分获第二至第五名。后聂子佩同学又以唯一满分获得罗马尼亚大师杯金牌。

【8】2013年,参加这项赛事的代表队有80余支。

【9】2014年7月3日至7月13日,第5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在南非开普敦举行。本届竞赛共有来自101个国家的560名选手参赛。在此次比赛中,中国队的六名队员共收获五金一银,并以201分的总成绩力压获193分的美国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一!这是自1985年中国队首次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第19次获得总分第一。

【10】2015年7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美国队破天荒地击败了老牌劲旅中国队,拿到了第一名。

【11】2016年,香港将主办世界顶级中学生数学竞赛──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

特点:

  (1)学习内容多为超出课内知识水平的题目,旨在通过高水平的学习和比赛,及早锻炼学生的思维, 发现并培养数学人才。
  (2)奥数的题目多具有趣味性及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8
 1、奥数的定义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
  历史:
  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中学生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此每年一次,至今已举办了50届。
  特点:
  ·学习内容多为超出课内知识水平的题目,旨在通过高水平的学习和比赛,及早锻炼学生的思维, 发现并培养数学人才。
  ·奥数的题目多具有趣味性及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6
1959年,位于东南欧的罗马尼亚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届赛事只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苏联参加。
渐渐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爱好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慢慢地将这项赛事推向了世界。自此以后,参赛国轮流举办。
赛事创建以来,除1980年东道主蒙古国因经济困难中断一次外,已经连续举办60年。
1990年,IMO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北京,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队在主场取得了第31届IMO的冠军,成为了当时的焦点新闻。
2018年IMO再一次回到了诞生地罗马尼亚。而今年,IMO将于7月10日至7月22日在英国巴斯举办。
IMO发展至今也形成了固定比赛规则,每个参赛国最多可派6名选手及两名领队参赛,学生需为20周岁以下,最高学历为中学。
IMO竞赛试卷由六道题目组成,每题7分,满分42分。赛事分两日进行,每天均从上午9:00至下午13:30考试,也就是说用四个半小时解答三道试题。通常每天的第一题最简单,第二题中等,第三题难度最高。
IMO试题一般分为几何、代数、数论、组合四大类,但是所有题目均不超出公认的中等数学范围。原则上,IMO不鼓励选手利用超出中学范畴的数学知识与工具解决问题,并会在确定题目时充分考量这点。
总体来说,IMO的试题难度较大,考察灵活,解答这些题目需要赋予创造性的思考,对参赛选手的智力和抗压能力都有较大的考验。
位于东南欧的罗马尼亚举办了世界上第一节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第一节赛事只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 ,渐渐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爱好者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慢慢的将这项赛事推向了世界。自此之火,参赛国轮流举办。
赛事创建以来,除了1980年东道主蒙古国因为经济困难终端一次之外,已经连续举办60年。1990年,IMO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北京,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队在主场取得了第31届IMO 的冠军,成为了当时的焦点新闻。
2018年IMO在一次回到了诞生地罗马尼亚。而今年,IMO将于7月在英国举办。